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为啥说万家岭大捷对武汉会战整体战局无补

发布日期:2025-07-29 05:01    点击次数:197

万家岭之役是正面战场上发生在武汉会战期间的一场战役。

此仗发生的原因是,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部攻陷九江,国军第九战区在九江沦陷后,于九江南方不到30公里的庐山地区集结重兵(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威胁日军侧翼同时伺机反攻九江。

为了给下一步沿江西进进攻武汉扫清障碍,冈村宁次遂决定向庐山地区进攻将当地的国军赶走,保障九江这个长江水运枢纽的安全。

然而冈村宁次可以动用的仅仅只有三个师团,而且此时在九江的日军,不但面临第九战区在庐山集结的重兵威胁,还受到了来自江北的第五战区的压制,所以冈村宁次不得不将有限的兵力进行拆分。

南方主攻方向上冈村宁次投入了麾下第101、第106两个师团向庐山地区的第一兵团进攻,力争将其驱逐出庐山地区;而第6师团则孤军沿长江北岸向西进做出一幅进攻武汉的架势,迫使第五战区国军部队待在原地布防,以此来保证九江的安全。

按照冈村宁次原本的设想,将集结在庐山的国军重兵集团驱离后,日军在九江集结整补,然后再沿江水陆并进进攻武汉。因此驱逐国军在庐山地区的部队,对于冈村宁次来说只许胜不许败,否则将大大拖慢西进武汉的步伐。

然而在兵力对庐山地区国军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还分兵江北进行牵制,显然冈村宁次这次颇为托大。

骄兵必败,冈村宁次很快就为自己的骄狂付出了代价。

由于地形的限制,进攻庐山的日军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而驻守庐山的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岳则趁机集中兵力,围攻深入庐山地区的日军。尤其是日军的第106师团,在万家岭地区陷入了被国军各部合围的境地,因此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战役的推进,国军顽疾之一——后勤不济的毛病显露,庐山参战国军各部由于弹药耗尽无力再继续作战只得退出了战场。

万家岭之战未尽全功固然令人遗憾,但是作为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国军中央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场结果值得称道的战役,其确实当得起载入史册。

现在网络上对于万家岭之役多有褒美之词,一众自媒体对万家岭之役于抗战的意义做出了颇多正面解读,有些明显过于夸大。

按理说吧,既然第九战区在庐山地区给予了日军当头一棒,那么日军对武汉的攻势也就不得不放缓,万家岭战役的历史功绩也就定下来了。但是在翻看了故纸堆后,码字的只能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万家岭之役对于抗战,特别是其所发生的武汉会战几无裨益,让人不由得发出于事无补的感叹。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武汉三镇地垮长江南北两岸,作战时为了便于调动大武汉地区的戍卫部队,将这一地区统一划归给一个战区无疑才是上上之选。

然而当时武汉地区的防区划分却是:江北归第五战区,江南归第九战区。

之所以会这么划分,是因为国民政府内部山头主义造成的。

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虽然冠以桂系之名,但是新桂系最在意的地盘其实是湖北。因此当抗战全面爆发日军沿江攻来,在划分战区保卫大武汉时也不得不考虑这一层因素。

最终妥协的结果就是划江而治。

当然老蒋将江北划给新桂系也是有私心的,湖北的地盘不得不给新桂系划一块出来,那当然得把新桂系划到江北让其远离广西老家。中央军在湖南集结重兵的目的除了防御日本人,也有阻止桂军南下打通与老家广西联系的考量在里面。

老蒋这么做确实在抗战时期达到了遏制新桂系势力扩张的目标,但是被锁在江北的新桂系也就一门心思保存实力了。

整个抗战期间第五战区的新桂系消极作战,几乎没对日军构成什么威胁,主打地一个就是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日军也懒得理第五战区,仅仅在抗战中期对其发动过寥寥数次进攻。

老蒋对于李白两人还是了解的,他并未指望新桂系会为守住江北通往武汉的道路卖命。因此老蒋派出自己的黄埔一期门生李延年出任第十一兵团司令,以自己的中央军第十一兵团进驻第五战区,驻守在半壁山、田家镇的江防要塞地区,扼守武汉的东大门。

老蒋后来干脆直接将第十一兵团驻守地区划归第九战区,但这一做法激怒了负责第五战区的桂系实力派白崇禧。作为回应,白崇禧遂将第十一兵团周边的第五战区江防部队大量调往了其它方向,摆明告诉老蒋:你既然不信任我桂系,那江防你中央军自己玩吧。

白崇禧这一招很是奏效,老蒋不得不做出让步,又重新把第十一兵团划归了第五战区。

眼见老蒋服软,于是白崇禧下令桂系第三号人物李品仙所率领的第四兵团沿江布防,与第十一兵团一道封锁江北通道阻止日军西进。李品仙的第四兵团下辖6个军14个师1个旅,是新桂系的绝对主力。安排第四兵团守江防,显然白崇禧也是明白江北防线的重要性的。

但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后,江北防线已经大大弱化,李品仙的第四兵团尚在向南调动中,便传来了日军第6师团顺江而上发起进攻的消息。

冈村宁次安排第6师团在江北发动进攻目的很明确,只是为了牵制第五战区,以便他能安心对付在庐山集结的国军重兵集团。冈村宁次对于第6师团这支偏师当然并未报什么大的期待,只要它能吸引第五战区注意力就算完成任务。

时任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第6师团开始行动后却跟打了鸡血一样,沿着长江全力西进。第6师团的行动恰好又撞到了国军调动江防空虚的空档,于是第6师团就这么一路西进,直接冲到了第十一兵团驻守的江北防线核心地区。

国军内部山头林立,第十一兵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第十一兵团(下辖3个军6个师以及要塞部队)下辖的三个军中,李延年实际上能调动的只有自己兼任军长的第二军。

现在网上大吹大擂什么,李延年部在田家镇、半壁山给予了日军重大杀伤后,主动放弃阵地撤退。

可我们稍稍算下账,就会发现这一说法经不起推敲。

当时庐山地区作战日军先后投入了四个师团(第9、第27师团),因此江北的第6师团成为了一支没有援军的孤军。第6师团所面对的中央军第十一兵团和桂系第四兵团,这两个兵团下辖20个师以上的部队,且是中央军和桂系的主力部队,装备也好于一般的国军部队。

真要是第6师团在田家镇攻坚中遭到了重大损失,那不应该是第十一兵团和赶来增援的第四兵团联手围歼第6师团才对吗?

显然李延年在田家镇面对突然就杀到面前的第6师团慌了神,随便开了两枪权当交代,然后便率部匆匆撤离了阵地西遁。而赶来增援的桂军第四兵团眼见中央军跑了,它也就选择保存实力向北撤退了。

国军第五战区将武汉的东大门,就这么轻易地拱手让与了日军,武汉门户洞开。此时继续坚守武汉地区已经没有意义,武汉会战就这样以国军的失利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由于国军江北第五战区部队的表现实在是太拉垮,这使得第九战区在庐山的万家岭大捷失去了意义,未能凭此役延缓日军向武汉进攻的脚步。

第6师团凭此战功跻身日军在华部队的头部,而安排第6师团做偏师的冈村宁次,也因为第6师团打通前往武汉通道的战绩,一扫万家岭失利给其仕途染上的阴霾。其后冈村宁次一路晋升,最终成为了日本陆军的中国总军司令官,统辖山海关以南中国大地上的所有日本陆军。

抗战中,诸如日军第6师团这种,击败国军两个兵团20个师堵截的战例颇为不少。国军面对日寇作战意志薄弱往往望风而逃,兵力劣势的日军得以攻占我大片疆土,这无疑是一个主因。

抗战打得之所以那般艰难,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身啊。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