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04:12 点击次数:188
春日午后的江南小县城,一家名为"福来客栈"的三进院落里,正发生着一场关乎生死的智慧较量。
当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说漏了嘴,一个"朕"字让整个客栈瞬间安静如死。
"朕要付钱吗?"皇帝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地盯着客栈老板李大福。
这个问题简直是天大的陷阱!说要付钱是冒犯龙威,说不要钱是让皇帝欠人情,承认身份更是泄露机密的死罪!
李大福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回答...
01
乾隆二十三年的春日,暖阳正好。
一队人马缓缓进入江南某县城的繁华街道,为首的两人穿着虽不华丽但质地上乘的商人服饰。
走在前面的中年男子容貌俊朗,眼神深邃,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天然的威严。
他身后跟着一个壮实的男子,虽然装扮成护卫模样,但腰板挺得笔直,双眼机警地扫视着四周。
"福康安,这条街倒是热闹得很。"中年男子停下脚步,看着街道两旁的商铺和来往的行人。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嬉戏声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福康安点头应道:"爷,您看那边还有个卖糖葫芦的老汉,要不要过去尝尝?"
乾隆微微一笑,朝糖葫芦摊走去。
老汉见有客人来,连忙招呼:"客官要几串?我这糖葫芦又酸又甜,保准您满意!"
"来两串。"乾隆掏出银子递过去。
老汉接过银子,一边找零一边叹气:"客官,您是外地来的吧?"
"怎么看出来的?"乾隆好奇地问。
"本地人现在都不舍得买糖葫芦了。"老汉苦笑道,"这年头生意越来越难做,官府收税又重,老百姓手里都没钱了。"
乾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糖葫芦递给福康安一串。
他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心中却在思考着老汉的话。
"老人家,那些当官的真的收税很重吗?"乾隆装作随意地问道。
老汉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说:"可不是嘛,县令张维新上任才两年,各种名目的税收就增加了一倍多。"
"还有那个刘老爷,仗着和县令关系好,到处欺压我们这些小商贩。"
乾隆听得眉头紧皱,但表面上只是点头表示同情。
福康安在一旁暗暗记下这些名字,知道主子心中已经动怒。
太阳西斜时,乾隆和福康安来到了福来客栈门前。
这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青砖灰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气派。
门口挂着一块木制招牌,上面写着"福来客栈"四个大字,字体工整,透着一股书香气。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门口擦拭桌椅,动作麻利而仔细。
他看到两位客人走来,立即放下手中的抹布,热情地迎了上来。
"两位客官,住店还是用餐?"年轻人笑容灿烂,声音洪亮。
乾隆打量着客栈的布局,发现这里虽不如宫中奢华,但装修雅致,既有江南的精致,又不失北方的大气。
"我们是从京城来做丝绸生意的,想先用餐,再决定是否住店。"乾隆说道。
年轻人连连点头:"好的好的,我这就去叫我们老板来。"
不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从柜台后走了出来。
他身材中等,面容和善,但眼神精明,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
"在下李大福,是这客栈的老板。"中年男子拱手施礼,"二位客官远道而来,想必饿了,不如先用餐,再决定是否住店。"
乾隆仔细观察着李大福,注意到他虽然说话恭敬,但并不卑躬屈膝。
"那就麻烦李老板了。"乾隆点头同意。
李大福亲自引路,将他们安排在二楼的一间雅间。
这里窗明几净,可以俯视街道的热闹景象,布置得简洁而有品味。
那个年轻人跟了上来,李大福介绍道:"这是我店里的伙计王二,手脚勤快,人也机灵。"
王二憨厚地笑了笑:"两位客官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不一会儿,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她容貌清秀,眉眼如画,举止得体,让乾隆眼前一亮。
"这是小女李秀儿,平时帮着打理客栈。"李大福介绍道。
李秀儿微微欠身:"见过两位客官。"
02
在等待上菜的过程中,李大福亲自在雅间陪客。
王二端上一壶上好的碧螺春,茶香清雅,沁人心脾。
"好茶!"乾隆品了一口,赞叹道,"这碧螺春的味道,比我在京城喝过的还要正宗。"
李大福笑道:"客官过奖了,这茶叶是从苏州那边进的货,确实不错。"
"听客官的口音,应该是京城人吧?"李大福试探性地问道。
乾隆点点头:"确实,我们是做丝绸生意的,经常往返于京城和江南之间。"
李大福若有所思地看了乾隆一眼,心中暗想:这位客人虽然说话和气,但语调中有一种天生的威严,绝非普通商人。
"听说最近朝廷有新政策,对你们做生意的有影响吗?"乾隆装作无意地询问。
李大福苦笑道:"客官有所不知,这些年朝廷政策变化很大,我们小本经营的也只能随波逐流。"
"不过听说当今皇上体恤民情,或许会有所改善。"
乾隆听到这话,心中暗暗点头,这李大福倒是个明白人。
李秀儿端来精致的茶点:桂花糕、松子酥、核桃糖等,摆放得整整齐齐。
乾隆尝了一块桂花糕,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这手艺不错,是谁做的?"乾隆问道。
"是我们客栈的老厨师赵师傅,他的手艺在这一带都很有名。"李大福自豪地说道。
福康安在一旁静静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但眼神却始终保持着警觉。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了一阵嘈杂声,似乎有人在争吵。
李大福皱起眉头,看向窗外,神色有些紧张。
王二匆匆跑上楼来,脸色有些慌张。
"老板,不好了,刘老爷又带人来了,这次人更多,声势很大。"
李大福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爹,这次怕是躲不过了。"李秀儿担心地说道,眼中流露出害怕的神色。
乾隆好奇地问:"这刘老爷是什么人?"
李大福叹了口气:"他是当地的恶霸,家里有钱有势,连县令都要给他三分面子。"
"前段时间开始找我们的麻烦,说客栈占了他家的风水宝地,要我们交出一半的收入。"
王二补充道:"刘老爷仗着和县令张维新关系好,在这一带横行霸道,谁敢惹他?"
乾隆听到"张维新"这个名字,眼神微微一变,这不就是刚才糖葫芦老汉提到的那个县令吗?
楼下的声音越来越大,还夹杂着砸东西的声音。
"李大福,你给我滚出来!"一个粗嗓门在楼下大喊。
"今天你要是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砸了你这破客栈!"
李大福无奈地站起身:"我下去看看,两位客官请稍等。"
乾隆也站了起来:"我们也下去看看热闹。"
福康安察言观色,知道主子对这种欺压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
几人一起下楼,只见客栈大堂里站着五六个彪形大汉。
为首的是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一身绸缎衣裳,满脸横肉,正是刘老爷。
他手里拿着一根粗木棍,在桌子上敲得咚咚响。
"李大福,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是乖乖交出一半收入,还是等着我砸了你的店?"
李大福强压住心中的愤怒,尽量保持平静。
"刘老爷,我们无冤无仇,为什么非要为难我们?"
刘老爷狞笑一声:"无冤无仇?你这客栈生意这么好,不给我分一杯羹就说不过去了!"
"这条街上有一半的店铺都给我交保护费,凭什么你就可以例外?"
围观的客人都不敢出声,纷纷往后退去,生怕惹祸上身。
乾隆在一旁看着,拳头紧握,但碍于身份不便直接出面。
李大福思考了一下,突然有了主意。
"刘老爷,您说得对,我们确实应该合作。"李大福突然改变了态度。
刘老爷一愣:"你想通了?"
"不过我有个建议。"李大福指着墙上的一副对联说道,"我们来个文雅的比试,如果您赢了,我愿意把客栈一半的收益分给您。如果我赢了,您以后就别来找麻烦了。"
刘老爷疑惑地问:"什么比试?"
"对对联。"李大福淡淡说道,"您能对上我的上联,我就认输。"
刘老爷身边的打手们面面相觑,他们都是粗人,对文墨一窍不通。
但刘老爷为了面子,硬着头皮说:"好,你出题!"
李大福看了一眼乾隆,然后朗声说道:"春风得意客满堂。"
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既描绘了客栈的兴旺,又暗示了春风得意的美好寓意。
刘老爷搜肠刮肚,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
他的几个打手更是抓耳挠腮,完全不知所措。
正当刘老爷恼羞成怒,准备耍赖时,乾隆忍不住开口了。
"福星高照财源广。"
这一对联对得工整优美,意境深远,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
刘老爷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当众耍赖。
他恶狠狠地看了乾隆一眼:"算你们走运,我们走!"
说完带着手下灰溜溜地离开了客栈。
围观的客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纷纷称赞乾隆的文采。
李大福对乾隆更加刮目相看,他试探性地问:"客官文采不凡,想必不是普通商人吧?"
乾隆笑而不答:"在下只是个读过几年书的生意人。"
但李大福已经基本确定,这位客人绝非等闲之辈。
一个普通商人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刚才对对联时的那种气度,更像是久居高位的人。
03
当晚,乾隆决定在客栈住一夜。
李大福亲自安排他们住在最好的上房,还特意叮嘱王二和李秀儿要细心伺候。
深夜时分,县令张维新悄悄来到客栈。
他神色紧张,直接找到李大福:"老李,今天下午有两个京城来的客人住在你这里,你可要小心伺候着。"
李大福装作不知情的样子:"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张维新压低声音说:"我怀疑...他们可能是朝廷派来的钦差,甚至...更大的人物。"
"今天刘老爷带人闹事的时候,有人看到其中一个客人的举止很不一般。"
李大福心中一惊,面上却保持镇定:"张大人多虑了吧,他们看起来就是普通商人。"
张维新摇摇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之你要小心,千万别怠慢了。"
李大福送走张维新后,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他立即安排李秀儿和王二轮流在楼下值夜,名为服务客人,实为暗中观察。
第二天早上,乾隆下楼用早餐。
老厨师赵师傅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精致的江南早点。
小笼包皮薄馅多,蒸饺晶莹剔透,白粥香甜可口,配菜清爽宜人。
乾隆品尝着早餐,对赵师傅的手艺赞不绝口。
"这小笼包的皮薄馅多,汤汁鲜美,手艺了得啊!"
赵师傅听到夸奖,高兴地从厨房走出来。
他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
"客官过奖了,老朽年轻时在京城的酒楼做过几年,学了点手艺。"
乾隆好奇地问:"京城的哪家酒楼?"
赵师傅神秘地笑了笑:"就是那个专门给大人物做菜的地方,具体名字不便多说。"
乾隆心中一动,这老者说的该不会是御膳房吧?
李大福走过来,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试探一下乾隆的真实身份。
"客官,您昨天的对联真是精彩,在下佩服得紧。"
"能否请教一下,您师承何人?"
乾隆淡淡一笑:"不过是读了几本诗书,算不上什么师承。"
李大福继续试探:"那您对当今皇上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很危险,但李大福必须要确认自己的猜测。
乾隆沉思了一下,缓缓说道:"当今皇上确实是一代明君,只是有些地方官员..."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考虑用词。
李大福心中的猜测更加强烈了。
正当气氛融洽时,乾隆突然放下筷子。
他看着李大福,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
"老板,朕...我们在你这里住了一晚,吃了两顿饭..."
"朕"字一出口,整个客栈瞬间安静下来!
李大福的手微微颤抖,王二端着茶壶愣在原地。
李秀儿捂住了嘴巴,眼中满是震惊。
赵师傅手中的勺子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乾隆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但并没有慌张。
他反而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看着李大福,仿佛在考验他的反应。
福康安的手已经悄悄按在腰间的佩刀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客栈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乾隆直视着李大福,再次问道:"朕要付钱吗?"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震得所有人都呆立当场。
李大福的脑子飞速运转着,这个问题简直是天大的陷阱!
如果他说"要付钱"——那就是把皇帝当成普通客人,这是对龙威的冒犯!
轻则杀头,重则灭九族!
如果他说"不要钱"——那就是让皇帝白吃白住,这是让皇帝欠他的人情!
皇帝怎么可能欠一个平民的债?这同样是死罪!
如果他跪下磕头说"不敢收皇上的钱"——那就等于公开承认了乾隆的身份!
泄露皇帝微服私访的秘密,这更是诛九族的大罪!
客栈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李秀儿紧张得指甲都掐进了手心,脸色煞白如纸,嘴唇都在微微颤抖。
王二的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手中的茶壶都在微微颤抖,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赵师傅站在厨房门口,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眼中满是担忧。
福康安的手紧紧握着刀柄,肌肉紧绷,随时准备动手。
乾隆端起茶杯,悠然地品着茶,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
但他的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地盯着李大福,等待着他的回答。
那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让人不敢直视。
这一刻的沉默,仿佛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
李大福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衣服都湿了一大片。
他的手心也在冒汗,但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不能让任何人看出他的慌张。
但他知道不能慌,一慌就全完了,不仅是他自己,整个客栈的人都要跟着遭殃。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珠子快速转动,思考着所有可能的回答。
每一个选项都是死路,每一条路都走不通。
突然,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
一个绝妙的想法瞬间浮现出来!
04
李大福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
他缓缓站起身来,动作从容不迫,没有一丝慌乱。
然后,他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襟,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得体。
李大福深深看了乾隆一眼,那眼神中既有敬畏,又有一丝自信。
他清了清嗓子,用平静而自信的语调说道:"回贵客,小店自开张以来就有个规矩。"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
乾隆放下茶杯,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等待着他的下文。
李秀儿屏住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王二的手心全是汗,紧张得浑身僵硬。
赵师傅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老板能化险为夷。
李大福环视了一圈,确保所有人都在认真听他说话。
然后,他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出了那救命的十四个字:
这十四个字如同雷鸣一般在客栈里炸响!
乾隆瞬间愣住了,眼中闪过强烈的震惊之色,茶杯在手中停滞了片刻。
他万万没想到,李大福会给出这样一个回答!
这个答案太巧妙了,巧妙得让他这个见惯了朝堂权谋的皇帝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有钱的客人照付,没钱的客人赊账。"
这个回答实在是太巧妙了!
既没有把他当成普通客人要求付钱,也没有拒收他的钱让他欠人情,更没有暴露他的身份。
而是用一个看似平常的店规,巧妙地把难题抛了回来——您有钱就付,没钱就赊着,这是我们店的规矩,不针对任何人。
这样一来,如果乾隆掏钱,那就是"有钱的客人";如果不掏钱,那就是"没钱的客人",反正都在店规范围内,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
而且更绝的是,这九个字还暗含着一层深意——
如果您真的是那个身份,那您当然"有钱",天下都是您的,自然应该付钱;如果您不是,那就按普通客人对待。
这样既保全了客栈,又给了乾隆台阶下,还没有泄露任何秘密。
福康安暗暗松了一口气,对李大福的机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秀儿和王二虽然还没完全理解,但看到气氛缓和下来,也都长长松了一口气。
乾隆沉默了片刻,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笑声洪亮豪迈,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赞赏。
"好!好一个'有钱的客人照付,没钱的客人赊账'!"
乾隆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欣赏之色:"李老板,你这十四个字,胜过千军万马!"
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
"这是我们的饭钱,看来我们是'有钱的客人'。"
李大福连忙收起银子,恭敬地说:"多谢客官。"
他心中暗暗庆幸,总算是过了这一关。
乾隆重新坐下,示意李大福也坐下来。
"李老板,你的智慧让朕...让我刮目相看。"
乾隆差点又说成"朕",好在及时改口。
李大福心领神会,也顺着话说:"客官过奖了,小人只是按店规办事。"
乾隆点点头,问道:"李老板,你对当地的官员有何看法?"
李大福想了想,谨慎地回答:"做生意的人,只求平安过日子,不敢妄议官员。"
"但是..."他停顿了一下,"有些官员确实让百姓生活不易。"
乾隆眉头微皱:"详细说说。"
李大福见乾隆真心想了解情况,便如实说道:"就拿县令张维新来说,此人贪财好利,上任两年就巧立名目收了十几种新税。"
"还有那个刘老爷,仗着和县令有交情,在这一带横行霸道,欺压良善。"
"昨天您也看到了,他竟然要我们把一半收入分给他。"
乾隆听得脸色越来越阴沉,心中怒火中烧。
他没想到在自己治下,竟然还有如此贪官污吏和恶霸横行。
"那些受苦的百姓,就没有人为他们做主吗?"乾隆问道。
李大福苦笑道:"谁敢?张维新和刘老爷狼狈为奸,就连府里都有他们的关系。"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
乾隆听了这话,心中更加愤怒,但表面上依然保持冷静。
他在心中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严肃处理这些败类。
当天下午,乾隆以查看丝绸货物为由,让福康安暗中调查张维新和刘老爷的罪行。
福康安分别找了几个当地商户和百姓,了解情况。
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张维新上任两年来,不仅巧立名目收税,还利用职权敲诈勒索,贪污的银两已有数万两之多。
而刘老爷更是无恶不作,不仅强收保护费,还霸占良田,欺凌妇女。
两人狼狈为奸,把这个县城搞得乌烟瘴气。
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但敢怒不敢言。
福康安将调查结果详细汇报给乾隆,乾隆听后勃然大怒。
"岂有此理!"乾隆拍案而起,"朕的子民竟然受这种苦!"
福康安提醒道:"主子,我们现在是微服私访,不方便直接处置他们。"
乾隆沉思片刻,说道:"那就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他已经想到了一个计策。
05
第二天早上,乾隆对李大福说:"李老板,我听说县令张维新是个爱财的人,我们想拜访一下他。"
李大福一愣:"客官要见张县令?"
"我们是京城来的商人,想在当地做些生意,自然要拜访一下地方官员。"乾隆解释道。
李大福心想,这位神秘客人果然不简单,竟然主动要见县令。
"那我安排一下,让王二领您去县衙。"
乾隆摇摇头:"不用去县衙,我们想请张县令到客栈来。"
"就说京城来了大商人,要在当地投资,想和他谈谈合作。"
李大福虽然不明白乾隆的用意,但还是按他的吩咐,让王二去传话。
张维新听说有京城大商人要见他,立即来了兴趣。
下午时分,张维新就带着几个属下来到福来客栈。
他满脸堆笑地走进雅间,看到乾隆和福康安,连忙拱手施礼。
"在下张维新,见过二位客官。"
乾隆仔细打量着张维新,只见此人相貌猥琐,眼神贪婪,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张大人,久仰大名。"乾隆客气地说道。
张维新谦虚道:"不敢不敢,听说二位是京城来的大商人,不知要在当地投资什么?"
乾隆故意说道:"我们准备投资十万两银子,在这里开设丝绸工坊。"
张维新听到"十万两",眼睛立刻放光。
"好啊好啊!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他搓着手说:"不过,开设工坊需要各种手续,税务、工商、治安等等..."
乾隆心中冷笑,果然要来了。
"张大人的意思是?"
张维新咳嗽一声:"这样吧,我可以特事特办,但是..."
他伸出一只手:"需要一点辛苦费。"
"多少?"乾隆问道。
"不多,五千两意思一下就行。"张维新狮子大开口。
福康安在一旁暗暗记录着这一切。
正在这时,刘老爷也闻讯赶来。
他大摇大摆地走进雅间,对张维新点头哈腰:"张大人,听说有京城的贵人来了?"
张维新介绍道:"这位是刘员外,当地的大户。"
刘老爷打量着乾隆,眼中闪着贪婪的光芒。
"二位要在这里开工坊?那可得通过我这一关。"
乾隆冷冷地问:"怎么说?"
刘老爷嘿嘿一笑:"这一带的生意,都得经过我点头。"
"我可以保证没人敢找您的麻烦,但也需要一点合作费。"
"三千两,不多。"
张维新和刘老爷一唱一和,俨然把乾隆当成了肥羊。
乾隆心中的怒火已经接近爆发的边缘。
这时,李大福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看到张维新和刘老爷都在,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李老板,你也来听听,这二位京城的贵人要在咱们这里投资。"张维新阴阳怪气地说道。
刘老爷更是直接威胁:"老李,你最好劝劝这二位,该给的钱一分不能少。"
李大福敢怒不敢言,只能在一旁陪笑。
乾隆看在眼里,怒在心头。
他站起身来,缓缓说道:"看来二位很有权势啊。"
张维新得意地说:"那当然,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我们说了算。"
刘老爷也嚣张地说:"识相的就乖乖配合,不识相的..."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乾隆冷笑一声:"那如果朕不给呢?"
"朕"字一出,张维新和刘老爷瞬间脸色煞白。
他们虽然贪婪愚蠢,但这个字的含义还是懂的。
"您...您是..."张维新结结巴巴地问道。
乾隆不再掩饰,威严地说道:"朕乃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福康安立即起身,严厉地喝道:"还不跪下参见皇上!"
张维新和刘老爷像被雷劈了一样,双腿一软,扑通跪在地上。
"皇...皇上饶命!"两人磕头如捣蒜。
李大福虽然早有猜测,但听到乾隆亲口承认,还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慌忙跪下:"草民李大福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扶起李大福:"李老板请起,你昨天的九个字救了大家,朕不怪你。"
然后他转向张维新和刘老爷,眼神如刀子般锐利。
"张维新,你身为县令,不思为民造福,反而巧立名目,敲诈勒索,简直无法无天!"
"还有你刘老爷,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罪大恶极!"
张维新和刘老爷吓得魂飞魄散,拼命磕头求饶。
"皇上饶命!臣知错了!"
"皇上,小人再也不敢了!"
乾隆根本不听他们的求饶,对福康安说道:"传朕旨意,张维新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即刻革职查办,押回京师严办!"
"刘老爷横行乡里,欺凌百姓,没收全部家产,流放三千里!"
福康安大声应道:"臣遵旨!"
很快,当地的守备营就接到了旨意,前来抓人。
张维新和刘老爷被五花大绑押走时,围观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处理完张维新和刘老爷,乾隆对李大福说:"朕这次微服私访,多谢你的照顾。"
李大福连忙说道:"草民何德何能,能为皇上效劳是草民的福分。"
乾隆点点头:"你昨天的智慧让朕印象深刻,朕要奖赏你。"
"说吧,你想要什么?"
李大福想了想,说道:"皇上,草民不敢要什么奖赏,只求皇上能体恤百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乾隆听了这话,对李大福更加刮目相看。
"好!朕就喜欢你这样心系百姓的人。"
"朕决定,免除这个县三年的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另外,朕要在这里设立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帮助贫苦百姓。"
李大福激动得热泪盈眶:"皇上仁德,草民代表全县百姓谢皇上!"
乾隆又对赵师傅说:"老人家,你的手艺不错,朕记住了。"
赵师傅激动地说:"能为皇上做菜,是老朽的荣幸。"
对于李秀儿和王二,乾隆也给了赏赐,让他们今后好好做人,勤劳致富。
06
在客栈住了三天后,乾隆决定启程回京。
临别之际,他对李大福说:"朕回京后,会派钦差来处理后续事务。"
"你那九个字的智慧,朕会永远记住。"
李大福恭敬地说:"能为皇上解忧,是草民的福分。"
乾隆笑道:"朕给你的客栈题个匾额如何?"
李大福大喜:"谢皇上恩典!"
乾隆提笔写下四个大字:"智勇双全"。
然后解释道:"你的智慧化解了危机,你的勇气保护了百姓,这四个字你当得起。"
李大福恭敬地接过匾额,视若珍宝。
乾隆临行前,又对福康安说:"传朕旨意,提拔一批清廉能干的官员来这里任职。"
"另外,建立监察制度,定期派人暗访各地,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福康安应道:"臣遵旨!"
乾隆一行离开后,"智勇双全"的匾额高高悬挂在福来客栈的门口。
李大福的14个字智答成为当地的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
"有钱的客人照付,没钱的客人赊账"这句话,也成为商界的经典,体现了灵活变通的智慧。
新任县令是个清廉能干的好官,在他的治理下,当地很快恢复了安宁。
百姓们安居乐业,对皇上的恩德感激不尽。
福来客栈的生意越来越好,李大福也用赚来的钱做善事,帮助贫苦百姓。
多年后,李秀儿嫁给了一个书生,王二也开了自己的小店,赵师傅在客栈安享晚年。
每当有人问起当年的故事,李大福都会自豪地指着门口的匾额说:
"这是当今皇上亲自题的,那一句'朕要付钱吗',差点要了我们全家的命。"
"好在我想到了那九个字:有钱的客人照付,没钱的客人赊账。"
"这就是做人的道理——既要有原则,又要懂变通;既要守规矩,又要用智慧。"
而在遥远的紫禁城里,乾隆皇帝每当想起江南之行,总会想起那个智慧的客栈老板。
那九个字的机智回答,让他明白了民间的智慧是多么珍贵。
从此,他更加重视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成为一代明君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