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俄乌战场变天?泽连斯基两面三刀遭中国反制,89%核心零件被卡喉!

发布日期:2025-11-23 00:28    点击次数:139

最近俄乌战场传出一条大消息,把乌军闹得七零八落的。

到2025年10月底,德国媒体爆出个重要消息,说中国正式收紧了无人机出口的管控,特别加强了对通过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流往乌克兰的无人机及零件的检查。

原来这条乌军偷偷用好几年的“补给暗线”,现在终于被一刀切断了。

估计有人还不知道,乌军可是真的离不开咱们中国无人机的供应链,简直是深到骨头里去了。

数据显示不骗人,2023年乌克兰进口的无人机中,有90.7%是从中国来的;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又升到94.5%,进口总量也从540吨猛增到1376吨;就算到了2025年前8个月,中国的供应占比依旧达到89.9%。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的“脑袋”飞控系统和“眼睛”光电探头这些关键零件,89%都得依靠中国供应,要是没有它们,乌军的无人机根本变成一堆废铁。

断供直击乌军命门

实话讲,乌军的无人机作战水平,基本上全靠中国的供应链“养大”的。

泽连斯基之前声称要一年生产100万架无人机,跟俄罗斯拼到底,这话听得人挺振奋,可实际上也就图个气氛,讲到底纯属自个儿吹牛罢了。

乌克兰军队中最厉害的第414无人机旅,也就是那“马扎尔之鸟”名号响亮,到了2025年1月一个月内,发起了12697次攻击,击中了4387个目标,给俄军带来了将近1200人伤亡。

不过,这支所向披靡的精锐部队的装备,关键部件全都是来源于中国制造的。

你得知道,现在俄乌前线70%到80%的伤亡都跟无人机有关,每天伤亡数还可能超过1000人,这样的消耗速度,完全靠中国提供的零件在支撑着呢。

一旦中国的管控措施落实,乌克兰军队立马就变成“无米之炊”了。

之前那些用中国零件拼装的无人机,价格在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靠着“以量补短”策略,打出了“拼命战”的节奏。

现在没有中国货源,乌军不得不转向欧美采购,结果成本直线上升了五到十倍。

对于已经没有钱了的乌克兰来说,这根本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像在伤口上撒盐似的。

说起乌克兰的“自救”行动,真是五花八门,比如用民用超轻型飞机改装成无人机,还偷偷组建了秘密连队,一年内发动了102次攻击,据说还说能搞得俄军损失50亿美元呢。

不过,这些也只是权宜之计,想要用高质量的传感器和导航模块改装无人机,还是得从国外进口。

就算乌克兰企业“野黄蜂”搞出了个3D打印无人机,关键零件一断供,这些“便宜货”也挽不回场子了。

管控背后的三重深意

这次中国出手,可不是临时起意,哪步都踩得很稳,既守住了底线,又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

最先要紧的,还是坚持推动和谈、促使对话的初衷。

中国一直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绝不添乱,不图谋战事利益,主要还是想着劝说双方和解、推动对话。

中国以前也提出过12点和平倡议,呼吁各方不要抱着“绝对安全”的想法,得可惜的是,俄乌和北约都没理会这事儿。

乌克兰一边用中国的配件改装装备冲锋陷阵,一边还在国际舞台上抹黑咱们中国。

在2025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泽连斯基不避讳地散布谣言,称“俄罗斯完全依赖中国”,还要求中国“逼迫俄罗斯停火”。之前他还声称有中国公民参战,纯属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这次中国加强管理,实际上就是明确表达:我们的产品本来是用作民用的,可不是什么拿来当作战争工具的,谁也别想着捡到便宜钻空子。

到2025年10月9日,中国直接把那8家违规出口反无人机技术的企业列入了不可靠实体名单,禁止它们和国内企业开展任何商业合作,这态度真是一清二楚,不容忽视。

接下来,就是对乌克兰那些毫无底线的挑衅进行反制了。

这些年泽连斯基真是有点飘,靠着西方的支持,对着大国指指点点,甚至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敢在公开场合骂他一顿。

泽连斯基对中国搞得挺复杂:一方面,他在2025年前的第一季度偷偷进口了12万架中国的民用无人机;另一方面,又明明白白地拒绝中国成为乌克兰战后安全的保障国,还狠狠批评中国“袖手旁观”。

更让人生气的是,乌克兰在台湾问题上竟然站在“台独”一边,还和菲律宾合作做无人机、无人艇,打算在南海搅局,明显触碰了中国的底线。

这次中国断了无人机的供应链,说白了就是在“敲打”一下:别以为抱着西方的大腿就能随意放肆,大国的底线可是不能碰的。

最终得靠把产业链的安全底线守住。

中国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上的份额超过70%,关键零部件的产能也是无可匹敌的。

乌克兰把民用无人机改做军用,不光是偏离了最开始的出口目的,还可能让核心技术流到别人手里。

这次的掌控措施可不是一刀切,采用“逐案审批”和“双通道预警”这种方式,针对性地堵住第三方中转的漏洞。这样既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常外贸,又避免了产品被滥用的可能性。

说实话,俄罗斯的无人机里也用了一些中国的民用零件,中国一直对双方一视同仁,从没有偏袒哪一方,算是挺中立的一个态度。

百万产能谎言彻底戳穿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这个监管措施,也算是在帮大家搞清楚一件事:乌克兰所谓的“无人机产业”根本就不靠谱,所谓“年产100万架”完全就是吹牛皮,纯粹是自我夸耀的虚假说法。

德国海关和欧洲关税情报中心早就查清楚了事实:乌克兰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都是靠“倒买倒卖+简易拼装”在维持。

他们在拉脱维亚、立陶宛成立了不少空壳公司,把中国的芯片、传感器这些关键零件,假冒成“音视频通信配件”,通过邮政快递寄到欧洲,然后再转到乌克兰进行组装。

在2025年6到8月期间,德国海关查获了两批货。表面上说是深圳生产的“民用配件”,实际上却是可以用来引导无人机武器的高精度芯片。

其实,乌克兰的无人机产业,基本上就是“依靠中国产业链的外包制造业”。

根据基辅经济学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五个月,乌克兰无人机零件的进口总额达到了4100万美元,其中有3600万美元是从中国进口的,占比高达89%。

没有中国的关键零件,即使一年能生产一百万架,也凑不起十万架的数量。

欧洲情报部门也承认,没有中国的供应链支持,乌克兰的无人机作战体系撑不过三个月。

结语

在小国之间的较量中,最忌讳的事儿就是搞不清自己在这场博弈里的位置。

乌克兰的经验告诉我们,光靠拼装别人的零件,根本扛不起什么“军事奇迹”;只是跟着别人抹黑、挑衅强国,安全也没指望能靠得住。

中国不主动找麻烦,但也绝对不怕惹事,如果你对我若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要是真得喝了我的底线,那就别怪我不留情面。

国际社会可不是“谁闹谁就有理”,真正站住脚的,还是实力强、分寸拿得住。

与其四处碰瓷找靠山,不如早点回到谈判桌,毕竟打仗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和平才是唯一的出路。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