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历史上最冤的两位名将,岳飞 VS 韩信,谁更冤?

发布日期:2025-07-28 16:06    点击次数:148

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两位名将,结局都是 “冤死”。岳飞率军差点收复中原,却被宋高宗赐死风波亭;韩信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最终被吕后诱杀于钟室。

他们就像公司里最能干活的高管,突然被老板找借口开除 —— 一个是因为太忠诚被猜忌,一个是因为功太高被忌惮。同样是冤死,岳飞和韩信谁更冤?他们的悲剧到底是性格问题,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今天咱们就来 PK 一下,看完你绝对会心疼到窒息。

一、军事才能:一个改写战术史,一个缔造战争奇迹

岳飞的 “连结河朔” VS 韩信的 “背水一战”

岳飞:用 “步兵破骑兵” 改写战争规则

南宋初年,金军铁骑横扫中原,宋军步兵在金兵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金军最厉害的 “拐子马”(连环骑兵)更是无人能挡,直到岳飞横空出世。他专门训练背嵬军对付金兵,创造出 “砍马腿” 战术 —— 让士兵匍匐前进,专砍骑兵马腿,等马倒下再砍骑兵(《宋史・岳飞传》)。

郾城大捷中,金兀术亲率 1.5 万精锐来战,岳飞亲自带兵冲锋,一刀砍掉金兀术女婿夏金吾的脑袋。这场仗打得有多狠?史书记载 “杀金兵数千,获战马数百匹”,直接打破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的神话。后来朱仙镇之战,岳家军更是以 500 背嵬军大破 10 万金兵,吓得金兀术哭着说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更牛的是他的 “连结河朔” 战略。当时北方有很多抗金义军,岳飞派密使带着书信和粮食联络他们,约定 “宋军北伐时义军在后方接应”。1140 年北伐时,河北、山东的义军纷纷响应,差点就把金兵包饺子。要是你穿越到当时的战场,绝对能看到岳家军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铁军风采,老百姓提着酒肉来劳军,这军民关系在古代简直绝了。

韩信:靠 “奇谋妙计” 打遍天下无敌手

韩信的打仗风格就一个字:“野”!别人按套路出牌,他偏要剑走偏锋。《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他打关中时用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派人修栈道迷惑项羽,暗地里带着大军从陈仓小道偷袭,轻松拿下关中。这操作把项羽都看懵了,估计心里骂 “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

最经典的 “背水一战” 更是神来之笔。他带 3 万新兵去打 20 万赵军,居然把军队驻扎在河边,让士兵退无可退。赵军嘲笑他不懂兵法,结果韩信趁赵军倾巢而出时,派奇兵偷袭敌营换旗帜,赵军回头一看营地插满汉军旗,瞬间崩溃。这仗打得刘邦都拍大腿:“我怎么就没这脑子!”

灭齐时他更绝,潍水之战中,他让人用沙袋堵住河水,等楚军渡河到一半,突然放水淹了楚军,接着率军冲杀,当场斩杀项羽大将龙且。这一战直接断绝了项羽的左膀右臂,为刘邦统一天下扫清障碍。刘邦后来坦言:“论打仗,我真不如韩信。” 但这话说完就后悔了 —— 老板哪能真心佩服员工啊,猜忌心早就埋下了。

岳飞是 “战术革新者”,韩信是 “战略奇迹创造者”

岳飞能把弱旅练成铁军,靠的是纪律和创新;韩信能把劣势变优势,靠的是胆识和奇谋。论硬实力两人不相上下,但岳飞的 “岳家军” 有信仰,士兵打仗是为了 “还我河山”;韩信的军队更像雇佣军,打胜仗靠的是韩信个人魅力。这精神层面的差距,让岳飞的军队更有韧性。

二、忠诚表现:岳飞死磕皇权,韩信摇摆不定

一个 “迎回二圣” 触逆鳞,一个 “索要齐王” 留隐患

岳飞:忠诚到固执,把皇帝逼到墙角

岳飞的忠诚有点 “一根筋”,他心里只有 “收复中原”,却没琢磨过宋高宗的小心思。当时宋徽宗、宋钦宗还被金兵掳着,岳飞天天喊 “迎回二圣”,这话在宋高宗听来就像 “你赶紧让位”。换作你是老板,下属天天提让你失业的建议,你能不烦吗?

更要命的是他管得太宽。《宋史・岳飞传》记载,他居然当面劝宋高宗立太子,宋高宗当场就翻脸:“这事不是你该管的!” 在古代,武将干政是大忌,岳飞却觉得 “我是为国家好”。他哪知道,宋高宗因为 “靖康之变” 吓出了心病,连儿子都早夭了,立太子这事戳中了皇帝的痛处。

但他对宋朝是真没二心。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部将都劝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却说 “我不能让朝廷怀疑我”。回临安前,他还把多年积攒的军粮分给百姓,说 “等我北伐回来再照顾大家”。这种忠诚到固执的性格,就像员工天天给老板提意见,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也容易被嫌烦。

韩信:忠诚里掺着私心,给老板留猜忌空间

韩信早期对刘邦是真够意思。鸿门宴上,项羽想杀刘邦,是韩信提前通风报信;后来项羽派说客劝他跳槽,他说 “汉王给我衣服穿、给我饭吃,我不能忘恩负义”(《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时候的韩信,忠诚得没话说。

但他有个致命毛病:太想证明自己。打下齐国后,他居然派人跟刘邦说 “齐地太乱,我想当个假齐王镇着”。当时刘邦正被项羽打得焦头烂额,看到信气得骂娘:“我在这儿快死了,你居然要当王!” 要不是张良踩他脚,刘邦差点就翻脸了。

后来刘邦对他猜忌越来越深,夺了他的兵权,把他从齐王改封楚王,又降为淮阴侯。这时候韩信开始后悔了,收留项羽旧部钟离眜,刘邦来抓时还犹豫要不要交人。这种 “半忠诚” 在帝王眼里就是隐患 —— 你今天能要齐王,明天会不会要皇位?就像员工一边干活一边跟老板谈条件,再能干也让老板不舒服。

岳飞的忠诚太 “直”,韩信的忠诚太 “活”

岳飞不懂 “帝王心术”,忠诚却触犯皇权核心利益;韩信不懂 “功高不震主”,忠诚里掺着私心让老板不安。两种忠诚都没好下场,但岳飞的忠诚更纯粹,他的悲剧更让人惋惜。就像两个员工被开除,一个是因为太认真干活挡了老板的路,一个是因为干活时偷偷藏了好处,你说谁更冤?

三、冤死细节:岳飞被 “莫须有” 定罪,韩信死于吕后陷阱

一个死得悲壮,一个死得窝囊

岳飞:“莫须有” 三个字,成千古奇冤

秦桧陷害岳飞时,连像样的证据都凑不齐。他给岳飞安的罪名是 “谋反”,但查来查去只有王俊的诬告信,连岳飞的口供都没有。韩世忠质问秦桧:“谋反要有证据,你这算啥?” 秦桧居然说 “其事体莫须有”——“可能有” 的罪名就能杀人?这理由简直荒唐到极点!

岳飞在狱中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认罪。他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八个字,意思是 “老天爷看着呢,我没罪”。1142 年除夕夜,岳飞被赐死风波亭,年仅 39 岁。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也被斩首示众,岳家军被解散。

临刑前,岳飞脱下上衣,露出母亲刺的 “精忠报国” 四个字,围观百姓哭成一片。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最后闭着眼才敢行刑。这种明知必死还坚守信念的悲壮,让千年后的我们都心疼。现在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的跪像被人唾骂了几百年,这就是民心的判决。

韩信:被吕后和萧何骗杀,连辩解机会都没有

韩信的死更窝囊。刘邦出征平叛时,吕后和萧何合谋,谎称刘邦打了胜仗,让大臣们进宫祝贺。韩信当时称病在家,萧何亲自去劝他:“就算生病,也得去捧个场啊。” 韩信信了萧何的话,刚进长乐宫钟室,就被武士捆住了。

吕后根本不给辩解的机会,直接下令处死,还灭了他三族。韩信临死前喊:“我后悔没听蒯通的话,居然被女人骗了,真是天意啊!” 他到死都没想到,当年月下追他的萧何会骗他,这种被 “自己人” 背叛的感觉,比死更难受。

岳飞的冤是 “光明正大的谋杀”,韩信的冤是 “背后捅刀的暗算”

岳飞至少还有审判(虽然是假的),韩信完全是被诱杀;岳飞的罪名是 “莫须有”,韩信的罪名是 “谋反”(后来证明是诬陷)。但岳飞死得悲壮,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念;韩信死得憋屈,到死都带着 “后悔没反” 的遗憾。论冤屈程度,岳飞更胜一筹 —— 连罪名都是模糊的,这叫什么事啊!

四、悲剧根源:皇权猜忌 VS 功高震主

他们的死,都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岳飞之死:南宋初年的 “求和派 VS 主战派” 牺牲品

宋高宗最怕的不是金兵,是岳飞真把二圣迎回来,自己皇位不保。他心里早就想议和了,岳飞的北伐打乱了他的计划。秦桧代表的求和派更是怕岳飞打胜仗,断了他们跟金国议和的财路 —— 当时南宋每年给金国送岁币,秦桧这些人能从中捞不少好处。

两人一拍即合,必须除掉岳飞才能安心议和。《宋史・高宗纪》记载,他们先夺了岳飞的兵权,再罗织罪名,最后在《绍兴和议》签订前处死岳飞,向金国表忠心。岳飞的悲剧,从他坚持北伐那天起就注定了 —— 他挡了皇帝和权臣的路,不死才怪。

就像公司里主战的销售总监,被想裁员的老板和怕花钱的财务总监联手搞掉,跟能力无关,纯粹是立场问题。岳飞的悲哀在于,他以为自己在为国家打仗,却不知道自己只是政治博弈的棋子。

韩信之死:刘邦 “削藩大计” 的必然结果

刘邦建立汉朝后,睡不好觉的事只有一件:异姓王太强。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手里有兵有地,刘邦怕他们谋反,早就想收拾他们了。韩信功最高、能力最强,自然是第一个目标。

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很矛盾,既想用他又怕他反。他夺了韩信的兵权,把他从齐王改封楚王,又降为淮阴侯,一步步削弱他的势力。但韩信的军事才能太吓人,刘邦还是不放心。吕后杀韩信时,刘邦其实是默许的 ——“上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喜的是隐患除了,怜的是人才可惜。

这就像公司上市后,老板忌惮持股太多的联合创始人,找借口把他踢出局,跟忠诚无关,纯粹是权力斗争。韩信的悲哀在于,他以为自己的功劳能换来富贵,却不知道在帝王眼里,功臣的威胁比敌人还大。

岳飞死于 “路线之争”,韩信死于 “权力清洗”

岳飞的死是因为南宋选择 “求和” 路线,他成了绊脚石;韩信的死是因为刘邦要巩固皇权,他成了必须清除的异姓王。两人都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但岳飞的死更冤 —— 他是为国家利益牺牲,韩信则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五、岳飞成 “民族英雄”,韩信成 “功高震主” 反面教材

死后待遇天差地别,只因这一点

岳飞:从冤案到封神,靠的是 “精神符号”

宋孝宗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追谥 “武穆”,后来又改谥 “忠武”,还为他建庙祭祀。元朝修《宋史》时,特意把岳飞列为忠臣典范,骂秦桧是奸臣。清朝更是把岳飞故事编进教材,让读书人都学他的忠诚。

他的 “精忠报国” 成了民族精神象征,连敌人都尊敬他。金兀术的后代后来还帮岳飞祠题词 “精忠报国”,说岳飞是 “华夏脊梁”。现在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的跪像被人唾骂了几百年,这就是民心的判决 ——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忠谁奸看得明明白白。

韩信:从战神到 “反面教材”,输在 “不懂退隐”

刘邦后来也后悔杀韩信,给韩信儿子封侯,算是一点补偿。但后世对韩信的评价很分裂,司马迁夸他 “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说他的功劳能跟周朝的周公、召公相比;但司马光却批评他 “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说他不知道收敛。

韩信成了 “功高震主不知退” 的反面教材,家长教育孩子时会说 “别学韩信太骄傲”,却很少有人说 “别学岳飞太忠诚”。这是因为韩信的忠诚不够纯粹,还留着 “索要齐王” 的小辫子,老百姓觉得他的悲剧有自己的原因。

历史更同情 “纯粹的悲剧”

岳飞的忠诚和悲壮更符合大众对 “英雄” 的想象,他的悲剧没有任何污点,让人纯粹地心疼。韩信的悲剧则掺杂了私心和野心,老百姓觉得他 “有点活该”。这就像两个被开除的员工,一个是因为太认真干活挡了老板的路,一个是因为干活时偷偷藏了好处,你说谁更能得到同情?

六、他们的 “保命攻略” 哪里错了?

岳飞该闭嘴,韩信该放权,可惜都没做到

岳飞的保命误区:不懂 “帝王的面子比里子重要”

岳飞要是懂点 “职场生存术”,完全能保命。他可以少说 “迎回二圣”,多夸宋高宗 “中兴之主”;少管立太子的事,多跟文官集团搞好关系;打胜仗后别居功,多把功劳分给皇帝和同僚。

就像公司里的优秀员工,别总提老板不爱听的话,多夸老板领导有方,功劳多往团队身上揽,就算你能力强,老板也不会对你下手。可惜岳飞太耿直,不懂这些弯弯绕绕,最终成了政治牺牲品。

韩信的保命关键:不该在老板气头上

要是韩信打下齐国后不索要齐王,刘邦猜忌时主动交兵权,学张良 “从赤松子游”,或许能善终。就像员工别在公司困难时谈加薪,哪怕你功劳再大。

但历史没有如果,英雄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选择,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最冤的不是死,是才华没机会施展

岳飞的冤,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韩信的冤,是功高震主却不懂退隐的遗憾。他们本可以创造更多军事奇迹,却都死在自己人手里。

如果非要选一个更冤的,我投岳飞一票 —— 他的忠诚没任何污点,却被最需要他的朝廷背叛。而韩信的悲剧,多少带点自己的性格缺陷。

你觉得岳飞和韩信谁更冤?如果能穿越回去,你会给他们提什么保命建议?来评论区聊聊#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