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9 06:44 点击次数:92
九月到了,按理说美国大豆该像雪花似的往外滚,谁知道中国这位最大买家都没说,订单一单没下,交易员都傻眼了。我跟你说,这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订单断崖,就是说,仓库里那批货眼看着堆着,心里凉嗖嗖的。供应链、库存周率这些专业术语在当天成了饭桌上的热话题,买家停了,豆农急了,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美方反应迅速而焦虑。美大豆协会主席在媒体上直言“形势极其严峻”,豆农在地方电台上哀求政府谈判、放行订单,舆论一片叫苦。真心的,农场主们连补贴和期货套保都拿出来算了,就是想把收入稳住,大家就是拍着胸脯也怕摔。特朗普曾以行政令、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来调整关税,关税壁垒变成了谈判桌上的新规则,政治工具化明显影响了市场预期。
问题在哪儿?怎么回事?这看来像是单纯的价格战,其实是复杂的政策博弈。关税率从高达97%一度降到缓冲后的23%或30%,跨度大得可怕。再加上巴西在上半年完成采收、成本优势和最惠国待遇,导致我国采购渠道早就向南美,真假难辨的市场信号被政策放大。真的假的?贸易时间窗口被特朗普的出尔反尔割得支离破碎,进口替代和供应多元化在市场上迅速落实,买家宁可担海运时差,也不愿担政策不确定性。
后果清晰可见美国被动把订单拱手让给巴西,进口结构发生了实质变化。巴西豆榨油率高、成本低、供应稳定,长期同和国家层面的稳定作让贸易企业更愿意长期作。反正,对企业来说,非价格因素的风险不可受,市场选择避险而非赌政治回旋。美豆占比从2016年的高位一路下滑到今年的二十来个点,进口替代趋势已经在数据里跑出来,短期补救难以扭这一局面,我才不信呢,单靠喊话就能要回市场。
眼下第四轮谈判在即,日程密集,谈判结果不仅决定关税数字,还会影响全球农业供应链的博弈。马上能不能看到诚意,是关键。等一下,若美方真放下行政令思维,恢复稳定政策环境,中国不排斥采购美豆,市场还是讲价钱与质量;若依旧以加税作工具,产地多元化的趋势恐怕会成常态。市场有记忆,这记忆会在农民的霜冻夜里,在贸易商的仓单上,慢慢沉淀成不可逆的选择,就像一片落叶顺着风去了别处,留下的是人们不得不重新调整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