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看当下的格力电器

发布日期:2025-09-18 07:50    点击次数:74

格力在网上的热度就从未减少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董大姐的直白言论(如“格力不用留学生”“不买格力是傻子”)持续引发热议,其为格力节省很多广告费用。

更有人建议格力电器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算了。

从营销的角度,格力无疑是成功的,毕竟经济下行,各行业都处在白热化的竞争中。

从成就来说,格力也是不逞多让,上市后营收、利润增长,专利技术突破,累计超13万件、股东分红稳定、空调能效领先行业20%。

虽然小米、华为等新势力通过代工模式切入空调市场,侵蚀市场份额,但空调市场销冠的宝座依然被格力牢牢把握。

格力的商业模式里,空调及家电主业清晰明确,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一气呵成,产业链垂直整合,其压缩机、电机自研更是让格力利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因素。

现在都再讲AI、新能源、智能装备,格力也紧跟发展脚步,多元化布局,顺应市场变化。

格力的光伏空调是全球唯一商业化,且专利数量领先,这是其持续竞争优势。

但毕竟空调技术壁垒不高,美的、海尔技术接近,小米/华为代工模式降低成本,也是格力近年倍感压力的主要原因。

也有一个隐患,青年群体认为格力“古板老旧,相比之下品牌更加年轻化形象的小米空调叠加价格优势,更加吸引年轻用户群体,可能在未来数年进一步挤压市场份额。

格力独创的“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模式绑定经销商利益(年化收益超20%),保障营收稳定。

格力连续12年顾客满意度第一,品牌价值1882亿元,溢价15%。

但还是上面说的,品牌老化,未能抓住大部分年轻群体,此点是需要努力改变的,毕竟“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可以说格力成也董明珠,败也董明珠

其正面作用,铁腕治军提升执行力,推动渠道改革。

反过来,她的个人IP过强:过度干预决策、舆论风波频发。

而且接班人未明到现在也没动静,管理层稳定性存疑,影响战略延续性。

财务状况方面,格力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PE 7.13倍(2025年9月),显著低于美的(14倍)、海尔(12倍)。

PB 1.82倍,处于历史低位;账上现金超1000亿,市值2300亿元存在折价。

现金流和分红是格力的一大优势: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超600亿元,股息率7.5%。

2024年分红168亿元+回购注销,符合“返还股东利润”原则。

格力一直受资本青睐,高瓴资本2019年入股15%至今未撤资(尽管浮亏),体现长期信心。

格力的风险点明显,芯片/新能源/智能装备营收占比<10%,未成第二曲线。

管理层过度依赖董明珠,“人治”色彩过重。

同时格力也是资本开支高企,2024年投入超200亿元(新能源研发+产能),可能拖累ROIC。

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就是芯片业务

乐观些,(PS 6-7倍)→1500-1750亿元

中性些,(PS 4.5-5.5倍)→1012-1238亿元

2025年预测收入200-250亿元,净利润60-80亿元。

智能装备方面,工业母机技术突破,欧洲市场落地。

分拆估值可达800-1000亿元(2025年净利润36亿×22-28倍PE)。

储能业务,格力钛钛酸锂电池安全性高,长期想象空间大。

格力2300亿市值扣除千亿现金后,叠加芯片/智能装备分拆价值,存在显著低估。

未来短期行业步入成熟期,新势力低价竞争或致份额缓慢下降。

长期来看,智能化/机器化降本增效可抵消份额损失(2025H1营收微跌但利润近150亿)。

若芯片/智能装备形成第二曲线,利润有望回升。

如果要投资格力,建议选择高安全垫:

低估值+高股息(7.5%)+现金储备,适合保守型投资者长期持有。

并且时刻关注核心技术迭代、品牌年轻化、芯片/智能装备业务能否兑现预期等重要方面。

格力还是适合高股息偏好者,可长期持有获取稳定分红。

格力是一家“安全但充满争议”的企业,短期翻倍可能性低,长期价值取决于多元化突破。

我是老陈,祝您暴富!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出于个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大家斟酌选择,你才是自己的兜底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