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莫迪刚送走王毅,就对美国积极示好,却等来贝森特的臭骂

发布日期:2025-08-21 20:24    点击次数:131

莫迪这回真是脸都丢尽了! 王毅外长前脚刚离开新德里,双方还热乎着谈成不少合作呢,莫迪政府转头就对着美国摇尾巴献殷勤。 为啥这么急? 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的50%超高关税,像把刀架在印度经济脖子上,服装出口更惨,关税堆到快60%了! 印度扛不住了,赶紧自砍一刀,宣布暂停11%的棉花进口税,想着给美国递个“求和信”,总该给点面子吧?

结果呢? 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还是带刺的那种! 美国财长贝森特一点情面不讲,当着全世界的面,劈头盖脸就把莫迪政府臭骂一顿。 骂啥? 骂印度买太多俄罗斯石油! 贝森特甩出数据:你们买的俄油占到总进口的42%! 冲突前连1%都不到! 他直接扣帽子说这是“印度式套利”,还阴阳怪气补刀:“这跟中国可不一样! ” 当初欧美自己切断俄油供应链,默许甚至鼓励印度当中间商赚差价,现在翻脸不认账? 印度这回真是里子面子全丢光,莫迪的“强人”面具碎了一地,印度高涨的民族自尊心该往哪搁?骑墙派,不好当啊!

2025年8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印度访问。 这趟行程安排得很满,王毅外长在印度连谈了三场。 双方官员都对外表示,谈得不错,在怎么发展中印关系这个大方向上,还有不少具体怎么合作的事情上,都达成了不少共识。 用印度媒体自己的话说,这次访问双方都“收获颇丰”,气氛看起来挺融洽。

王毅前脚刚走,甚至人可能还没完全离开印度国境呢,莫迪政府就坐不住了。 8月20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了一个决定:暂停对进口棉花征收11%的关税。 这个消息一出来,国际上的财经媒体,比如路透社、彭博社这些,立刻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他们几乎一致解读,印度这是在向美国释放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我们服软了,想谈判了,关税这事能不能坐下来谈谈?

印度为啥这么着急,这么低姿态? 原因就一个:疼! 疼得受不了了。 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的关税,高得吓人。 基础关税加上特朗普政府加征的惩罚性关税,很多印度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要面临高达50%的关税。 这还不是最惨的。 在纺织品这个印度出口的重要领域,情况更糟。 今年4月份,特朗普政府刚刚把部分印度纺织品的税率提高了,幅度在9%到13%之间。这意味着,一件印度制造的衬衫或者裤子,想卖到美国,总关税负担轻松超过60%,有些品类甚至达到60.3%。 这对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纺织业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印度工商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此高关税影响,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同比暴跌了37.8%。 更让印度企业恐慌的是,美国买家正在迅速寻找替代供应商。 越南、印尼、孟加拉国等地的工厂订单量激增,甚至连美国的“老对手”中国,也因为供应链稳定和价格优势,重新成为美国零售商的重要选择。 印度纺织出口商协会主席拉梅什·库马尔公开哀叹:“我们的订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工厂开工率不足70%,很多工人面临失业。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印度被彻底挤出美国纺织品市场,可能只需要6到8个月。 ”

莫迪政府当然知道火烧眉毛了。 印度整体经济增长预期已经被多家国际机构下调,高盛的报告甚至将印度2025年的GDP增速预测从6.5%大幅调降至5.1%,理由就是“对美贸易前景恶化”。 所以,暂停棉花关税,被印度视为一个关键的“台阶”,一个向华盛顿示弱的信号。 他们希望美国能看懂这个信号,尽快启动谈判,把印度从高关税的火架上救下来。 印度外交部私下向媒体透露,他们希望美印之间的关税问题,能够“优先于”仍在持续的俄乌冲突得到解决。

然而,印度政府显然错误判断了美国,特别是重新掌权的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意图和关注点。 就在印度宣布暂停棉花关税的几乎同一时间,8月20日下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出席一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后,面对记者的提问,毫不留情地对印度开火。

贝森特的言辞极其尖锐,甚至可以说是充满羞辱性。 他直接质问:“俄罗斯石油在印度的总采购量中占比是多少? 42%!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他接着强调,“而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 这种急剧的、刻意的转向,是一种典型的‘印度式套利’(Indian-style arbitrage)。 ” 贝森特特别指出,印度这种行为,“与中国的情况有本质上的不同(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China)”。 他进一步指责道:“印度利用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大规模进口打折的俄罗斯原油,加工后再转卖给欧洲或其他地方牟取暴利,这种行为实质上是在为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提供资金支持,是不可接受的。”

贝森特的这番“臭骂”,通过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的直播和报道,瞬间传遍了世界,也让印度国内一片哗然。 印度媒体普遍用“羞辱”、“斥责”、“痛批”等词汇来形容贝森特的言论。 印度网民更是群情激愤,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美国“背信弃义”和“双重标准”的愤怒声讨。 很多印度网友翻出旧账:当初欧洲国家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主动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导致自身陷入能源危机。那时候,美国和欧洲的官员可不是这么说的! 他们私下甚至公开鼓励印度多买俄罗斯石油,声称这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市场”,避免价格失控。 印度前石油部长普拉丹在接受新德里电视台采访时激动地表示:“我们干了脏活累活,承担了风险,现在却成了罪人? 钱难道不是我们该赚的吗? 白宫换了主人,就可以如此颠倒黑白? ”

贝森特的言论清晰地表明,在特朗普政府眼中,印度有没有在实质上支持俄罗斯,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特朗普政府真正在意的只有两点。 第一点,印度在战略上是否对美国绝对服从,是否愿意唯华盛顿马首是瞻,尤其是在对抗中国和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的问题上,能否完全按照美国的指挥棒行动。 第二点,印度是否愿意在经济上向美国“纳贡”,即是否愿意全面对美国开放其国内市场,特别是美国农产品一直难以进入的印度农业领域,以及金融服务业等,是否愿意接受美国提出的贸易条件,实质上就是让印度单方面让利。

非常遗憾的是,对于美国的这两点核心要求,莫迪政府几乎都无法满足。 在战略层面,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奉行“战略自主”政策,莫迪更是以打造印度“大国地位”和自身“强人领袖”形象著称。 让印度像日本或部分欧洲国家那样,完全沦为美国的地缘政治棋子,牺牲自己的独立外交决策权,这是印度国内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接受的,也会彻底摧毁莫迪的政治根基。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非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印度不是任何国家的附庸。 ”

在经济层面,印度政府更是“抠门”得让美国恼火。无论是之前的特朗普政府还是现在的特朗普政府,都一直施压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让美国便宜的玉米、大豆、乳制品等进入印度。 但印度国内有数亿农民,农业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规模抗议和社会动荡,莫迪政府此前尝试的农业改革法案就曾引发持续一年的全国性抗议,最终被迫撤回。 同样,印度的资本市场远未成熟,金融体系脆弱,一旦按照美国要求完全放开,印度担心本国企业将毫无招架之力,经济有崩盘的风险。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在议会答辩时曾明确表示:“盲目的市场开放等同于经济自杀。 ” 因此,印度在开放市场问题上一直“抠抠巴巴”,进展缓慢。

正是看清了美国在战略和经济上的苛刻要求,以及自身无法满足的现实,印度才在王毅来访时表现得相对积极,希望能在东方寻找一些平衡和出路。 然而,印度的心态极其纠结复杂。 一方面,它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它又对彻底转向东方(尤其是中国)心存疑虑,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部分既得利益集团对“西方光环”仍有迷恋。 莫迪政府内心深处,依然幻想着能“脚踏两条船”,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两边捞好处。

但是,与贝森特这次充满火药味和羞辱性的接触,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把莫迪政府打懵了。这次碰壁清晰地表明,美国对印度的“骑墙”策略已经极度不耐烦,特朗普政府要的是印度的绝对服从和单向利益输送,而不是一个试图保持独立、两边讨价还价的“伙伴”。 贝森特的“臭骂”之后,印度国内要求重新审视对美关系、加强与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合作的呼声明显升高。 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的发言人拉胡尔·甘地公开嘲讽莫迪:“总理先生的热脸,只换来了美国冰冷的鞋底。 ” 印度《经济时报》的社论标题则是《贝森特的斥责:印度“战略自主”的残酷代价》。

印度高涨的民族自尊心在此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莫迪苦心经营的“强人”形象,在国内舆论场遭遇了严峻考验。 社交媒体上,“莫迪的屈辱”(ModiHumiliation)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印度民众,尤其是年轻网民,对国家在国际上遭受如此公开的羞辱感到愤怒和沮丧。 一位印度网友在推特上的留言获得了高赞:“我们努力想成为棋手,但在美国眼里,我们连棋盘上的棋子都算不上,只是他们随时可以踢开的路边石子。 ”

美国高达50%甚至60%的关税壁垒依然悬在印度出口经济的头顶,贝森特的指责则堵死了印度试图通过“小恩小惠”(暂停棉花税)来换取谈判机会的路径。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副主席拉吉夫·库马尔在内部会议上承认:“留给我们的时间和选择,真的不多了。 ” 印度工商界则持续向政府施压,要求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避免更多工厂倒闭和工人失业。 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的声明措辞严厉:“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有效行动,保护国家经济利益,而非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大国幻想。 ”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