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0 04:34 点击次数:132
美联储的独立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源于一个意外的职位空缺。随着理事阿德里ANA·库格勒在8月1日的突然辞职,现任主席鲍威尔失去了一位潜在的重要盟友,也为白宫直接干预美联储人事铺平了道路。库格勒这位深受民主党器重的经济学家,曾被外界视为鲍威尔对抗白宫压力的盾牌,甚至是未来的主席接班人。她的离去,让特朗普政府获得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安插自己人进入美联储理事会,并以此为跳板,直接决定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人选。
三个候选人,三种未来
特朗普早已公开表达对鲍威尔的不满,尤其是在降息问题上,两人几乎撕破脸皮。如今,特朗普团队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物色鲍威尔的替代者,三位候选人浮出水面,他们的背景和主张,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三种截然不同的走向。
第一位是克里斯托弗·沃勒,现任美联储理事。在外界看来,他是最有可能接任的人选。沃勒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鸽派”,长期主张通过低利率刺激经济,这与特朗普的诉求高度一致。早在2018年,他就曾与人合作,成功推动了当时的美联储降息。也正是那一次的降息,为后来拜登任期内的大通胀埋下了伏笔。沃勒的优势在于,他能为降息提供一套看似专业的经济学解释。
他最近就指出,虽然官方就业数据尚可,但私营部门的就业增长几乎停滞,多个联邦储备区的经济活动已经持平甚至下降。在他看来,美国经济存在熄火风险,必须通过降息来释放市场活力。这种基于数据的论证,为特朗普的政治需求提供了专业背书,这也是特朗普团队与他会面的主要原因。
裙带关系与忠诚考验
第二位候选人凯文·沃什,则代表了另一种逻辑:人脉与关系。沃什本人是雅诗兰黛家族的女婿,而他的岳父罗纳德·兰黛,恰好是特朗普在沃顿商学院的同学。这层深厚的私人关系,让沃什在竞争中占据了独特优势。早在2017年,他就是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排名一度高于鲍威尔。
然而,沃什的经济学观点却屡遭诟病。他曾认为经济过热是增长的前兆,需要降息来避免危害,这种说法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论调惊人相似。奥巴马政府的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曾公开嘲讽沃什的文章,称其是“最混乱的分析”,连经济学初学者都能看出其中的荒谬。当年特朗普也因为觉得他“太年轻太帅”,可能在危机时无法服众,而最终选择了鲍威尔。如今,特朗普或许会为当年的决定后悔,但重新选择沃什,又无异于承认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最危险的选择
如果说沃勒代表专业包装,沃什代表裙带关系,那么第三位候选人凯文·哈塞特,则代表了纯粹的忠诚。哈塞特曾是特朗普的白宫经济顾问,以大胆甚至离谱的预测而闻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出版了一本名为《道琼斯36000点》的书,预测股市将大幅上涨。结果话音刚落,股市应声崩盘。
此人为了论证减税的益处,不惜在图表中删除瑞典等高税收发达国家的数据,被学界称为“2007年最可笑的经济学闹剧”。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建立的模型预测美国感染者将在5月15日归零,结果当天死亡人数上百。这样一个被外界视为“经济学小丑”的人物,却因为对特朗普的绝对忠诚而备受青睐。选择哈塞特,意味着白宫需要的不是一个专业的美联储,而是一个听话的美联储。
鲍威尔的挣扎与美元的裂痕
面对白宫的步步紧逼,鲍威尔的处境愈发艰难。在最近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两位由特朗普提名的理事鲍曼和沃勒公开投出反对票,要求降息,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两名理事反对主席的决议。内部的分裂加上外部的压力,让鲍威尔坚守的防线摇摇欲坠。
鲍威尔深知强行降息的风险。他亲身经历了2021年的大通胀,明白特朗普的减税法案2.0一旦实施,叠加降息放水,很可能重演1970年代尼克松逼迫美联储降息,最终引爆滞胀危机的历史悲剧。他曾公开表示,“我不想当第二个伯恩斯”,这位前美联储主席至死都在为当年的屈服而悔恨。
然而,特朗普的耐心显然已经耗尽。他甚至亲自带人闯入美联储总部大楼,当着媒体的面,就31亿美元的翻修费用对鲍威尔进行公开羞辱,并威胁要解雇项目经理。这场精心策划的表演,无异于一场公开的宣战。其目的只有一个:迫使美联储立刻、马上降息,以缓解高达35万亿美元国债的利息压力,并刺激股市,为2026年的中期选举铺路。
结语
特朗普的举动正在动摇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前财长萨默斯警告,特朗普的政策正在把美国变成下一个阿根廷,通过关税壁垒和强压央行来保护经济,最终只会摧毁自身的竞争力。如今,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已降至十年新低,而中国等国家则在加速抛售美债。无论最终谁接替鲍威尔,只要美联储的独立性被彻底打破,其代价都将是美元霸权的根基受到侵蚀。当美国忙于给自己挖坑时,或许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它将不是被中国打败,而是败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