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5 16:24 点击次数:147
文|趣解商业
6 月 29 日晚上,不少网友在大麦抢鹿晗西安站演唱会门票时发现,原本 18:07 为优先权购票、19:07 为普通场次抢票,但等到普通场次抢票时段,平台仍仅开放优先权通道。这导致,普通用户无法抢票,部分未计划在西安站使用优先权的用户,被迫消耗了优先权资格,导致后续无法使用优先权抢票。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就此事,当天深夜,大麦进行了道歉并发布了情况说明。其表示,此次故障是因为工作人员对优先权购票的时间配置错误,导致鹿晗西安站演唱会公开售票阶段未能正常开启。经过与主办方沟通,平台将对 19:07 之后的 6731 笔订单(合计 8128 张票)进行退票退款处理;对 19:07 之后抢票成功的客户,补偿一张在鹿晗本轮中国内地巡演中均可使用的 97 折券;所有 19:07 之后抢票成功的优先权用户,保留优先权;所有 19:07 之后抢票成功的非优先权用户,补偿优先权一次,限鹿晗本次巡演后续其余中国内地场次使用。同时,西安站普通抢票将于 19:07 再次开启。
然而,大麦的道歉声明和处理结果,仍无法让这些用户满意。有网友总结,大麦此举,让抢到普通票的用户被迫退票,原本有优先权的用户被迫接受多了几千个优先权的竞争,后面的场次更难抢了。另外,此次平台出现 BUG,涉及的不仅是门票,还有机票、酒店等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中,还有网友质疑大麦与黄牛合作了。据网友发布的帖子,黄牛疑似提前知道开票时间。此外,有网友表示,其在 19:07 抢票时显示没有抢票特权,但几分钟后显示缺货登记。
事实上,这并非大麦首次因票务问题引发争议。2024 年 4 月,一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大麦网买到了凤凰传奇常州演唱会的柱子票,观看视角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现场工作人员沟通换了 2 次位置,都被驱赶;事后,联系平台要求退款被拒绝。事情引发关注后,大麦就柱子票事件道歉并给用户退款。即便如此,大麦还是遭到了一些网友的吐槽," 柱子区就不该卖票 "," 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
同年 5 月," 哥哥想替过世妹妹见周杰伦遭大麦拒绝 " 的话题在网上引起关注。据悉,王先生(化名)妹妹购买了 6 月 1 日周杰伦长沙演唱会门票,妹妹不幸去世后,王先生想替妹妹完成见周杰伦的愿望,于是向大麦申请换绑观演人,遭拒,出示死亡证明和销户证明后,仍遭拒绝。后大麦回应称,没有正确理解王先生的意思,已为其免费退票。另外,正在努力协调沟通,希望能帮助王先生达成心愿。就此事,大麦被部分网友质疑 " 死板,没有人情味 "。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提升以及票务平台制度完善,自 2023 年实行 " 强实名制 " 购票后,黄牛囤票、加价的乱象有所收敛,消费者购票体验也大幅提升。不过,关于大麦网 " 垄断 "" 退改难 "" 售票信息不透明 " 的质疑和吐槽却持续不断;尤其是实名制购票之后,不少消费者称由于行程临时更改退票、转票变得越来越难。很多网友都提到,大麦网上许多演出不支持退票,想要全额退款不得不通过 12315、国务院小程序申诉,并吐槽大麦网不退票是 " 霸王条款 ";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还有不少网友发布了 " 大麦网退票攻略 "。
" 趣解商业 " 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 " 大麦 ",能看到超 8 万条投诉,其中多与退票、退款有关。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据消费保平台最新发布的《票务平台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19 年到 2025 年,消费保上票务平台相关投诉量累计达 14.79 万件,涉诉金额超 1.58 亿元。其中,大麦网以 8.5 万件投诉位居榜首,退改规则不透明、霸王条款导致无法退款等成投诉重灾区。
种种购票和售后服务的不便,让票务网站在许多用户的心中十分强势,但现实中,退票机制、二级市场票价往往与主办方的运营有关。
有业内人士表示,演唱会的退票规则大多是由主办方制定,比如同一主题演唱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有不同的主办方,因此退票规则也不一样;票务平台和演唱会主办方应当对演唱会退票规则等事项进行充分告知,同时,消费者也需慎重购票,关注经营者公布的退票规则等条款。
有报告显示,一场演唱会收入主要包括门票和品牌赞助,这其中,票务平台大约只拿走 3%-20%,面对头部艺人时,票务平台分成最多不超过 8%,而大部分收入主要落进了艺人和主办方的口袋,双方分成都在 40% 以上。这也意味着,线下演出产业里,拥有最高话语权的除了艺人,就是背后的主办公司。
尽管大麦屡遭投诉,深陷舆论风波,但从商业角度来看,其在演出票务市场的地位不容小觑。大麦在演出票务行业,独处第一梯队。2024 财年,大麦头部明星演唱会覆盖率接近 100.00%。2025 财年,大麦服务了张杰、周杰伦、孙燕姿等多位头部艺人的大型演唱会项目。
业绩上,财报数据显示,2025 财年(2024 年 4 月 1 日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大麦娱乐收入约 20.57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236%,已经跃升为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电影投资宣发业务。
大麦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国内演出市场的复苏升温。道略音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演唱会场次达 536 场,大型演唱会较去年同期增长 7.3%,票房收入 25.0 亿元,相较 2023、2024 年均有所增长。4 月、5 月演唱会场次分别为 275 场、330 场,同比增加 37.5%、20.9%。
2025 年 5 月 21 日,阿里影业发布公告称,拟更名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6 月 25 日,大麦娱乐宣布公司名称及股份简称变更。原名为 Alibaba Pictures Group Limited(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 Damai Entertainment Holdings Limited(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英文股份简称由 "ALI PICTURES" 更改为 "DAMAI ENT";中文股份简称由 " 阿里影业 " 更改为 " 大麦娱乐 ",7 月 2 日上午 9 时起生效。
有分析认为,阿里影业原有的电影票务和投资业务已经较为稳固,支撑着公司业绩,在大麦的加持下,线下娱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增长点。但从此前引发的争议来看,服务等问题或将影响大麦未来的发展。
就票务平台的乱象,有专家建议,票务平台应提升透明度,保障购票机制公平性,明确退票政策,建立高效客户服务体系。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二手票务交易的监管,严厉打击黄牛囤票、炒票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尽管坐拥国内票务市场的头把交椅,但频发的投诉与舆论风暴已在大麦的信任根基上凿出痕迹。此次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表明其战略重心正在转至线下演出业务,平台更需要将刀刃向内,这不仅是大麦巩固自身市场地位的关键举措,更是引领中国演出市场走向规范与繁荣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