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7 15:52 点击次数:62
22亿美元说走就走,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2024年7月中旬,35家中资企业向越南官方集体递交撤资申请,总金额高达22亿美元,这个数字让整个东南亚都震惊了。要知道,这些企业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作坊,而是在越南深耕多年的制造业巨头。
说起来,越南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真的是超乎很多人想象。就拿纺织业来说,越南那些出口到欧美的漂亮衣服,从棉纱到拉链,甚至连一根松紧带,70%都得从中国进口。更夸张的是,2024年前两个月,越南新获批的162个外资工厂里,有130个是中资企业,占比超过8成。这种依赖关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合作才建立起来的。但是美国这一套重构全球供应链的策略,真的是太狠了。美越贸易协议表面上看起来挺温和,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比最初威胁的46%低多了。但关键在于那个"毒丸条款":被认定为"经越南转运"的商品将面临40%的税率。虽然"转运"这个定义很模糊,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针对使用中国原材料的产品。
再看看其他东南亚国家是怎么应对的,差距就出来了。印尼面对美国类似的压力时,干脆利落地拒绝成为任何形式的转口跳板,转而加速推进和中国的本币结算。结果怎么样?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对印尼投资逆势暴涨三成。泰国也很聪明,采取"可以谈,但有原则"的策略,在与美国谈判时明确划出底线,不接受针对第三方的排他性条款,成功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获得了19%的中资增长。越南呢?人家玩得就是"两面三刀"那一套。一边是范明政总理亲自跑到中国来"救火",2024年6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越南总理范明政,表面上说得很好听,要深化中越合作,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但转过头来,却在海防港偷偷批准了美国的稀土转口项目,这简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具体的案例。有个东莞电子厂的老板,在越南投资了好几年,工厂刚刚步入正轨,订单也越来越多。但美越协议一出,他立马就慌了。因为他们工厂生产的电子产品,从芯片到外壳,超过60%的零部件都来自中国。按照新协议,这些产品出口到美国就要被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根本没法做生意了。这个老板的遭遇不是个例,很多在越南的中资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根据德勤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越南的中资制造业企业中,有超过65%的企业使用的中国原材料比例超过50%,这意味着他们的产品都可能被美国认定为"转运商品"。面对这样的局面,撤离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海防港的那个稀土项目,简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项目本来是允许美国企业在越南境内进行稀土转口贸易,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实际上却是在绕过对中国稀土的制裁。更让人生气的是,这个项目的批准时间,正好是范明政访华回国后不久。这种做法真的是太过分了,一边跟中国谈合作,一边却在背后捅刀子。中资撤离对越南经济造成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FDI对越南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额具有促进作用,而这次22亿美元的集体撤资,相当于一次性失去了这么大规模的外直接投资。不只是资金流失,更严重的是产业链的断裂。很多越南本土企业本来是给中资企业做配套的,现在上游企业一走,下游也跟着完蛋。
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的内部数据显示,这波撤资潮直接影响了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影响的就业岗位更是高达50万个。要知道,越南总人口才9700万,这个冲击真的不小。更麻烦的是,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因为中资撤离而停工,包括几个重要的工业园区和港口扩建项目。
中国对外投资促进会的专家分析认为,越南此次选择的根本问题在于,想要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但却低估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国际贸易专家李明博士指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越南想要脚踩两只船的做法,最终只会两边不讨好。"
现在回头看,越南的这个选择真的是得不偿失。失去22亿美元投资是小事,失去的信任才是大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