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没想到!第一个支援加沙的不是阿拉伯,而是西班牙和意大利!

发布日期:2025-10-09 11:39    点击次数:67

没想到啊,在关键时刻,那些中东大佬们竟然也不顶用!

当加沙救援船队在希腊海域遭无人机袭击,船上和平人士发出绝望求救时,全世界都以为阿拉伯国家或伊朗会第一个冲出来,结果却是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南欧国家先派军舰驰援。

这事儿透着股讽刺劲儿,让人又气又无奈——明明是家门口的事儿,却让隔着地中海的“外人”先行动了。

事件得从9月23日深夜说起,那艘名为“全球苏穆德船队”的救援船正往加沙航行,船上载着食品、药品,还有像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这样的国际人士,总共51艘船,代表45个国家。

没想到,在希腊加夫多斯岛附近的国际水域,突然有无人机从天而降,连续13次爆炸震得船身摇晃,甲板被不明物体砸坏,通讯系统直接瘫痪。

船员们在镜头前喊着“桅杆快塌了,没人来救我们”,那种绝望劲儿让人心揪紧。

指认以色列是幕后黑手,这几乎没有悬念——他们之前就放话要“采取必要措施”阻止船队,今年6月还拦截过另一艘救援船,拘押了12名船员。

回溯历史,这不是第一次: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政策源于2007年哈马斯上台,国际社会多次批评,但以色列以“安全威胁”为由继续强化,累计拦截过数十次援助行动。

背景里,巴以冲突早已演成全球热点,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谴责以色列的封锁,但执行力弱,数据显示,2023年加沙人道主义援助仅达成30%,远低于需求,这次的无人机袭击就如一枚导火索,暴露了国际规则的尴尬。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反应快得让人意外。

9月24日,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直接发声明,授权“法桑号”护卫舰全速驰援——这艘军舰当时在克里特岛附近,排水量4500吨,配备防空导弹和雷达系统,能在复杂海域执行救援任务。

克罗塞托骂袭击“不可容忍”,意大利外交部还紧急召见以色列大使,要求保障本国公民安全。

别忘了,船上就有意大利活动家,他们的求救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国内民意压力大,米兰和罗马的游行示威持续数周,抗议者高喊“停止对以色列的暧昧”,民调显示超六成民众不满政府模糊态度。

西班牙呢,9月25日,首相桑切斯在纽约宣布,从卡塔赫纳港派军舰出发,船上带医疗团队和无人机,专门为救援本国公民。

这已经不是西班牙第一次硬刚以色列——就在9月23日,他们通过法令对以色列实施全面武器禁运,不光禁止武器出口,连运燃料的船都不让靠岸。

西班牙副首相甚至公开骂内塔尼亚胡是“战犯”,这让以色列气得禁止西班牙高官入境,两国关系早就撕破。

反观阿拉伯国家,像沙特和埃及,嘴上喊“支持巴勒斯坦”,但行动迟缓,怕得罪美国这个后台,伊朗的强硬表态也停留在口头——他们有自己的利益算盘,数据显示,阿拉伯联盟内部分歧大,2023年巴勒斯坦问题投票中,有4国投弃权票。

国际规则层面,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1号决议谴责以色列封锁,但执行依赖会员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举动其实在践行《日内瓦公约》关于人道主义援助的条款——这公约1949年生效,强调在冲突中保护平民和援助通道,但以色列常以“安全理由”绕开,引发国际批评。

这种反差背后的逻辑更深。

意大利和西班牙都不是因为“宗教同情”就行动,而是现实利益在推动——他们对阿拉伯国家的能源依赖太重,意大利三分之一天然气来自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对阿拉伯石油进口占近一半,要是跟以色列死磕,冬天取暖都成问题。

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虽是穆斯林同宗,但许多是威权体制,民众声音难影响决策,加上美国压力,宁愿观望。

欧洲内部立场也分裂了,南欧国家像意大利和西班牙,跟地中海对岸的阿拉伯世界贸易紧密,2023年数据显示,西班牙对摩洛哥贸易额超200亿欧元,而北欧如德国和法国,更依赖美国,态度含糊。

全球影响链条看,这事儿不光是救援这么简单,可能会推动更多国家跟进——欧盟内部裂痕扩大,西班牙的武器禁运已影响以色列军火进口,数据源自欧盟统计局,禁运后以色列从欧盟武器进口降15%。

区域上,阿拉伯国家可能借此反思“兄弟情谊”的空洞,伊朗或许会加强口头支持,但实际行动难言。

长远看,这道裂缝反映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政策的集体不耐烦,联合国安理会已多次讨论巴以问题,2024年决议通过率提高,预示着全球对话可能增多。

说实话,这事儿让人又气愤又有点欣慰——气愤那些该出手时不出手的国家,让救援成了烫手山芋;欣慰看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用军舰划出底线,证明对话和行动比空谈强。

你们是不是也琢磨,未来会不会有更多欧洲国家跟上?

或许贸易利益会推动更多变化,来唠唠看法,这波救援不光救了人,还点醒了全球的良知。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