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芯片后门真能远程关机?数博会揭秘算力安全隐患与防护建议

发布日期:2025-09-11 04:44    点击次数:99

芯片里的“暗门”究竟有多危险?在2025年贵阳数博会上,网络安全专家直言部分境外芯片可能藏有远程控制入口,不仅能追踪设备,还可能导致医疗、金融等关键系统突然瘫痪。普通用户听来似乎离自己很远,但这背后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其实与你的数据安全息息相关。

据公开报道,所谓“芯片后门”指的是在硬件层面预设的隐藏入口。攻击者可绕过常规权限,直接操控设备运行,比如下达关机指令或窃取敏感数据。这类漏洞一旦被利用,不仅影响个人信息,更可能威胁到医院手术、交通调度等公共服务系统。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于芯片后门的实际风险仍有分歧。一方面,《IEEE Security & Privacy》等期刊曾披露部分案例,多为体外测试或初步研究;另一方面,大规模真实攻击事件尚未广泛证实。不过,中国网络安全公司负责人强调,这种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算力中心(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处理枢纽)广泛采用进口硬件的情况下。

进一步来看,算力系统还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是软件供应链漏洞。传统防护主要针对外围边界,而现代算力平台依赖复杂的软件调度与计费程序。如果这些环节缺乏严格检测,一旦遭遇恶意植入,就可能引发数据泄漏甚至全网瘫痪。据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约15%的企业曾因软件供应链问题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

第二是网络连接随机性带来的新型风险。如今大型算力中心往往跨区域、多环境部署资源,连接方式灵活但也更难统一管理。这意味着传统防火墙和边界隔离手段已不足以应对动态分配下的新型攻击模式。例如某省级云平台去年遭遇一次异常流量冲击,仅靠传统策略无法及时阻断扩散。

第三则是架构一体化问题。目前不少机构将存储与计算混部署,一旦黑客攻破核心节点,不只是运算结果受损,更连带模型和原始数据一丢失。有专家建议,应推动“算存分离”,即将计算任务与数据存储分别隔离管理,以降低整体暴露面。据《赛迪顾问》分析,目前国内已有30%以上头部企业开始试点这一方案,但中小机构普及率仍偏低。

除了技术层面的挑战,“数据投毒”等新型威胁也逐渐浮现——即通过伪造训练样本干扰AI模型,使其输出错误结果。这不仅影响智能应用,还涉及法律规、社会责任等复杂议题。因此,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建立覆盖采集、传输、处理到销毁全过程的数据安全生命周期体系,并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如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已出台专属制度规范,引入靶场演练,加强重点环节风控能力建设,为全国提供了参考样板。

面对上述隐患,你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是企业IT负责人,可考虑优先采购国产自主可控芯片,并要求供应商出具完整检测报告。在部署高价值业务时,应核查是否采用了“算存分离”和多重认证机制,同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内部响应速度。此外,对于云服务平台,要关注其公开透明度,包括漏洞修复周期、安全事件通报流程等细节指标,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你的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

作为普通用户,也无需恐慌,可以从以下几步着手更新操作系统及应用至最新版本;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插件;使用强密码并启用双因素认证保护账户;如需上传重要文件或照片至云端,可选择加密功能较强的平台,并留意厂商关于隐私政策的公告。同时,如果发现设备异常(如莫名重启、大量流量消耗),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排查原因,而不是自行刷机或随意安装未知补丁,以免扩大潜在风险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境外芯片内置后门的大规模实证还处于争议阶段,多为理论推演或个案分析。对于市售消费级产品,如手机电脑,大多数主流品牌均接受第三方检测。但特殊行业(如医疗、电网)确实存在更高要求,因此监管部门正在加速制定标准并推动落地执行。从长远看,加强国产化、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整体数字经济韧性的关键一步,但短期内不能完全替代国际作,需要理性评估利弊并做好平衡布局准备。不必被单一观点左右,也不可掉以轻心——毕竟每个人都是数字世界的一份子,你的数据就是你的资产,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

回头来看,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都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安全共建中去。从日常操作习惯,到采购决策,再到关注官方通报,每一个微小动作都在助推整个生态变得更加可靠。如果未来真的出现更多关于硬件后门的新证据,你准备好如何自我评估了吗?哪些场景最值得提前加固,又有哪些误区容易被忽略?欢迎理性交流,共同探索答案之路!

怎么看这事?评论区交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