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4 08:39 点击次数:63
昨天给我送外卖的,是个清秀男孩——他是谁家的儿子?
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个穿着黄色工装、头发微湿、眼神清澈的年轻人站在门口,轻声说:“您的外卖到了。”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学生气的青涩。可下一秒,他转身跑向电梯,背影匆匆,像在追赶被生活偷走的时间。
我愣在原地,心里突然涌上一阵酸楚:这是谁的儿子?曾经是不是也坐在教室里,被父母寄予厚望?
最近,这样的画面越来越多。不只是他——有曾经高薪回老家送餐的前程序员,有白天上班、晚上跑单的单亲妈妈……
送外卖,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后安全网”。
很多人说:“高学历送外卖,是不是浪费?”可现实是:不是他们选择了外卖,而是外卖收留了他们。
疫情三年后又逢贸易战,多少人的人生被按下暂停键?
曾经开厂的老板,因订单断崖倒闭,变卖设备还债;
做外贸的夫妻,客户一夜消失,积蓄耗尽;
年轻人毕业即失业,简历石沉大海;
中年人被“优化”,再就业门槛高得让人绝望。
当房贷要还、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尊严有时不得不暂时让位于生存。
而外卖,门槛低、结算快、时间相对自由——它不问你过去多风光,只看你今天能不能跑完50单。
、
《2025年灵活用工平台就业发展报告》显示:
外卖骑手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28.38%,大专占35.03%,高学历者合计超六成!(来源: 2025-07-16 11:08:53 中国商报)
他们中有人把送外卖当作过渡:
利用间隙写小说、备考公务员;
调研社区需求,为创业积累数据;
等待行业回暖,重新出发。
💔 我们怀念的,不只是“有钱的日子”
网友纷纷留言:
“以前敢花999买鞋,现在连9.9包邮都要比三家。”“不是不想消费,是不敢花钱。”“曾经以为会越来越好,现在只求别更糟。”
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挥霍,而是那种对未来的确定感——知道努力会有回报,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
可如今,不确定性成了常态。于是,越来越多人穿上骑手工装,骑上电动车,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一单一单地挣回生活的主动权。
🌟 请对他们多一份尊重
下次外卖迟到,请别急着差评。也许他刚爬了12层楼梯,也许他的电瓶车半路没电,也许他家里也有个等他回家的孩子。
每一份认真谋生的努力,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职业没有贵贱,只有境遇不同。那个给你送餐的年轻人,可能是某个家庭的骄傲,是某个母亲日思夜想的儿子,是某个女孩默默等待的恋人。
他今天送外卖,不代表他永远如此。就像我们今天的困顿,也不代表没有明天。
❤️ 结语:愿每个奔波的人,都被世界善待
这个时代或许艰难,但人心未冷。当我们不再用“学历”或“职业”去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当我们学会对每一个劳动者说一句“谢谢”,这个社会,才真正有希望。
你看不起的外卖员,很可能是城市里最拼命的“准中产”。而那个清秀的男孩,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见平凡人的光芒。评论区聊聊:你见过哪些让你心疼的外卖小哥/小姐姐?
本文部分案例参考公开报道及平台数据,谨向所有在风雨中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