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15:16 点击次数:152
九月的股市,挺魔幻的。
大盘跌了两个点,有人亏得睡不着觉。
可也真有人,全仓赚了1.2%,今年收益直接干到30%以上。
你说气不气人。
一样的行情,怎么差距这么大。
其实答案早就藏在板块里了。
固态电池和储能,这两条线,整个九月都硬得很。
大盘往下砸的时候,它们最多只跟着掉一个点。
大盘稍微喘口气,它们立马冲上去两三个点。
这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基本面撑着。
有家做固态电池的大厂,三季度产能利用率从八成拉到了九十五。
订单排到了年底,根本不用愁没活干。
储能更猛。
国内大项目招标量比上个月多了三成五。
上游电池采购量同比翻了半倍都不止。
这哪是炒概念,这是生产线都在冒烟了。
普通人选股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分析。
记住就行:政策托底、需求明确的地方,才值得蹲。
比如新能源车要升级,就得靠固态电池。
国家推双碳,储能就是必选项。
这种赛道,不是涨几天就完事的。
周期长,走得稳。
进了赛道,接着看啥。
看产能,看订单,看毛利率。
有家储能公司,最近三个季度毛利率从二十蹦到二十五。
订单直接翻了一倍。
量价齐升,这才是真家伙。
比那些光嘴说故事的强太多了。
但很多人就坏在拿不住。
有个朋友,买了固态电池龙头,刚跌了1.5%,手一抖就卖了。
结果后面一口气涨了五个点。
他肠子都悔青了。
其实只要公司底子没烂,回调就是给你送便宜筹码。
不是逃跑信号。
还有一种人,总想通吃所有热点。
九月机器人火,冲进去。
算力又热了,转头就换。
一周换了三个方向,每个都只捞点零头。
最后发现,还不如人家死磕一个固态电池的赚得多。
震荡市里,能把一个主线的“鱼身”吃到嘴里,就已经赢了大多数人。
再说港股。
最近有点动静。
腾讯阿里的估值开始往回走,不少钱从英伟达微软那边撤出来,往港股挪。
为啥。
因为咱们这边太便宜了。
A股加港股的整体估值,差不多是美股的三分之一。
你敢信。
中国可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很多企业赚得不少,但股价就是不涨。
比如一家家电巨头,三年净利润每年稳稳涨15%。
市盈率才十二倍。
美国同行动不动就二十倍往上。
这叫啥。
价值洼地。
钱迟早会流过来。
但要注意,港股修复不是无脑涨。
像腾讯,市盈率从十八升到二十五,已经快到合理区间了。
再往上,就得靠业绩说话。
三季度视频号日活破四亿,广告收入涨了28%。
这些才是它继续往上走的底气。
普通散户别追高。
已经涨了一波的龙头,别急着接。
可以看看那些还没修复、但业绩不错的票。
比如港股里的新能源零部件厂,市盈率才十倍。
三年利润增速二十。
同样的公司放美股,起码值二十倍。
这种标的,一旦开始补涨,空间不小。
现在A股和港股越来越像美股了。
资金全往龙头堆里扎。
小票没人理,越跌越没人买。
纳斯达克创新高,但七成股票还在2021年高点的三分之一以下。
涨的永远是苹果微软那几个。
咱们市场也这样了。
某个产业龙头一个月涨了15%。
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平均跌了5%。
腾讯、中海油这些大块头,涨幅甩开市场一大截。
背后逻辑很简单。
越是不确定的时候,大家越想找确定性。
大公司业绩稳,抗摔能力强。
小公司风吹草动就崩,谁还敢碰。
所以普通人的策略也得变。
别再盯着那些没业绩、光讲故事的小票了。
把眼睛盯在各行业的龙头身上。
有人九月就把六成仓位压在固态电池和储能龙头上。
两成放港股龙头,剩下留着备用。
主线的钱赚了,估值修复也没落下。
震荡市里,能定个全年30%的目标,就很厉害了。
想冲40%甚至45%,就得靠两条腿走路。
主线+资产修复一起抓。
比如有人主攻固态电池,配一点港股龙头,再埋伏点之前跌得多的磁材股。
旧爱反弹一下,也能添点肉。
多元配置,但重点突出。
既不怕单边风险,又能吃到主升浪。
操作上也有两个坑要避开。
一是看别人赚钱就眼红,老想换票。
换来换去,手续费都亏进去。
记住,不动,有时候比动强。
只要主线没坏,龙头没破位,拿着就行。
二是贪心不足。
又想赚主线的钱,又想抓小票波动,还要蹭港股反弹。
结果哪个都没拿住。
其实能抓住一两个机会,你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所以。
同样的震荡市,为啥有人能赚。
答案就三条。
选对主线,看懂估值,跟上龙头趋势。
普通人不用想着当股神。
只要肯静下心,找一个靠谱的方向。
挑几家龙头公司,合理分配仓位。
就能在乱市里,走出自己的节奏。
未来市场怎么变,谁都说不准。
但有一点不会变。
赚钱的核心,从来不是猜明天涨还是跌。
而是看清楚背后的逻辑。
扛得住波动,拿得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