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9:14 点击次数:56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一名乌克兰士兵在顿巴斯前线的战壕里刻下“第427天”,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们为什么而战? ”这个问题,如今像瘟疫一样在乌军中蔓延。
而远在基辅的决策层,似乎正在酝酿一个更黑暗的答案,如果注定战败,乌克兰或将选择与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同归于尽”。
这不是危言耸听。 泽连斯基的前顾问阿雷斯托维奇此前透露,乌克兰安全局已制定秘密计划:一旦战局无法挽回,将炸毁包括扎波罗热核电站在内的所有核设施,让放射性尘埃笼罩欧洲。
乌军还可能向莫斯科发射搭载“脏弹”的巡航导弹,用核辐射把俄罗斯首都变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扎波罗热核电站,欧洲最大的核电站,如今成了这场赌局中最危险的筹码。 它的六台反应堆虽处于冷停堆状态,但冷却系统完全依赖外部供电。 一旦输电线被炸断,柴油发电机就是最后的防线。
而眼下,这座核电站的供电线路已像风中残烛:过去三年,它遭遇了至少8次完全断电,最近一次发生在今年7月,导致核电站只能靠备用发电机维持运转。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用“非常脆弱”形容现状。 他警告,任何一次炮击或无人机袭击都可能切断电力,而柴油发电机一旦故障,堆芯熔毁只需几小时,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乌军近期频繁袭击核电站周边,今年7月的一次无人机攻击甚至击中了核电站停车场。 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核讹诈”,但核风险却在真实攀升。
为什么乌克兰敢玩火? 因为俄乌冲突的规则早已被改写。 俄军从未对基辅高层实施斩首行动,也未动用战术核武器,这让乌克兰在反击时更加肆无忌惮。
乌军目前拥有的“圆面包”“火烈鸟”等巡航导弹,射程已能覆盖莫斯科。 若获得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乌军甚至可能直接打击莫斯科电网。
但真正让欧洲脊背发凉的是“核选项”。 乌克兰拥有15座核电机组,扎波罗热核电站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乌军真如计划那样炸毁所有核设施,放射性尘埃将随大气环流飘散,波兰、德国、斯洛伐克等国会首当其冲。 切尔诺贝利的石棺若被炸开,辐射剂量足以让整个东欧百年内无法居住。
这场赌局背后,是乌克兰山穷水尽的现实。 前线士兵每天伤亡近1500人,弹药库存仅剩19%,防空导弹只够支撑两周。泽连斯基向欧盟索要军饷,甚至向美国递交900亿美元的武器愿望清单,但特朗普政府直接拒绝了提供战斧导弹的请求。
西方援助正从“输血”变成“束缚”。 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利息仅用于重建而非军费,美国提供的ATACMS导弹数量有限,而乌克兰自产的“特列姆比塔”廉价导弹虽能打到莫斯科,却难以扭转战局。 乌军总崩溃可能只差“最后一根稻草”。
当胜利无望,同归于尽就成了极端选择。 乌克兰情报局长布达诺夫曾直言:“我们会走向灭亡,但至少能拉全人类陪葬。 ”这句话如今听起来不像威胁,更像绝望的预告。
泽连斯基最近放话:“如果俄罗斯让基辅停电,莫斯科也会一片漆黑。 ”这种对称报复逻辑,延伸到了核领域。 乌军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的袭击,既是对俄控区的施压,也是对欧洲的警告,如果乌克兰保不住,谁也别想安全。
但俄罗斯的反制可能更残酷。克里姆林宫已明确将核电站列为“红线”,一旦乌军踏过,俄军可能全面摧毁乌克兰指挥体系。
欧洲各国则陷入两难:既怕乌克兰真狗急跳墙,又不敢直接与俄罗斯对抗。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七大支柱”安全原则在炮火中形同虚设。
眼下,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柴油发电机仍在轰鸣。 它还能撑多久? 没人知道答案。 但可以肯定,如果这座核电站最终化作辐射烟云,历史书上的2025年,将不再是“俄乌冲突第三年”,而是“欧洲核灾难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