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00:36 点击次数:159
2025年9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的第10000次会议成了一场国际政治的角力场。 由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加沙停火决议草案,要求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取消对加沙的人道援助限制,却在14票赞成的支持下,被美国唯一的一票否决彻底击碎。
巴勒斯坦总统府用“遗憾与震惊”回应,哈马斯直接指责美国与以色列的“赤裸裸共谋”。 这一夜,中东局势再度升级,美国的否决被视为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变相鼓励,而海湾国家则迅速集结,宣布加强情报共享和联合防务,甚至计划三个月内举行防空演习。 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姿态,仿佛在告诉世界:他们不再指望美国,开始自己掌握命运。
美国的否决与以色列的军事推进
安理会表决后,美国的否决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更让加沙的人道危机雪上加霜。 决议草案中明确要求以色列取消对援助物资的限制,但现实中,加沙的封锁已持续近11周,每天只有寥寥几辆卡车被放行,而联合国强调至少需要500辆才能缓解饥荒。 加沙地带五分之一人口面临饥饿,1.4万名婴儿严重营养不良,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仍未停止。 卫星照片显示,以军坦克在加沙城沙提难民营外1.5公里处集结,持续推进北部攻势。 哈马斯高级官员巴塞姆·纳伊姆直接表示,当前不可能谈判:“以色列的袭击还在升级,我们怎么谈? ”
内塔尼亚胡的“以战养政”算盘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态度,背后是国内政治的计算。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点破:他的目标是“以战养政”——通过延续战争来维系政治生命,避免极右翼退出内阁导致政府垮台。 内塔尼亚胡还享有总理豁免权,可规避司法责任。 他甚至抛出“接管整个加沙”的言论,试图转移焦点。
但这场军事行动的成本高昂:以色列财力、军力吃紧,道义上备受国际谴责。 西方盟友如英国、法国、加拿大已联合谴责以色列,英国暂停贸易谈判,欧盟审查双边协议。 连美国都冷淡处理,特朗普绕过以色列访问中东,副总统和防长取消访以计划。 内塔尼亚胡却在孤立中铤而走险,因为对他来说,政治生存比国际支持更重要。
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横跳”
美国的中东政策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充满矛盾。 他一边否决安理会停火决议,另一边又反对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 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公开分歧:斯塔默强调支持加沙和平路线图和人道援助,特朗普则坚持亲以立场。
这种反复源于特朗普的内外压力:国内犹太复国主义游说团体影响巨大,其竞选团队曾从犹太社区募集“六至七位数”捐款;而国际社会则广泛谴责他的“清空加沙”言论。 特朗普曾称“没有人要驱逐巴勒斯坦人”,但几天后就和以色列讨论将加沙居民迁至苏丹、索马里。 阿拉伯世界认为这种政策“荒谬且侵害权益”,欧盟、阿盟和非盟都反对,但美国仍向以色列提供120亿美元军售,助长其军事行动。
海湾国家的“抱团反击”
以色列的袭击不仅针对加沙,还扩展到地区国家。 9月9日,多枚导弹击中卡塔尔首都多哈,造成6人死亡,震撼阿拉伯世界。 美国被指知情不报,让海湾国家彻底清醒。 一周后,海合会防务理事会在多哈召开特别会议,六国国防官员一致决定:加强情报共享、实时传输空情、建设导弹预警体系,并计划三个月内举行防空演习。
会议声明强调:“对卡塔尔的攻击就是对所有海合会国家的攻击。 ”这种集体防务机制是历史性的——1950年代曾因利益分歧解散,但现在他们重新抱团。 阿联酋海军司令直言:“美国的军舰再多,保护的也是美国利益。 ”土耳其也参与其中,完全切断与以色列的经贸联系,并在卡塔尔军事基地发挥节点作用。 海湾国家甚至调整国防预算,计划投入100亿美元采购装备,包括考虑中国军工产品,寻求欧美之外的“第二选择”。
西方盟友的转向与以色列的孤立
美国的一票否决背后,是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自2023年10月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国际上越发孤立。 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美国传统盟友均宣布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更设定 deadline:如果以色列不结束加沙惨状,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前承认。 欧盟也启动对《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的审查,可能以人权条款施压。
这些行动维护着“两国方案”的可行性,但以色列极右翼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却宣称“将吞并约旦河西岸”,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签署协议推进犹太人定居点建设。 阿联酋直接警告:吞并行动是“红线”,可能降级外交关系或召回大使。 这种孤立不仅来自西方,还源于地区:阿拉伯国家紧急峰会磋商加沙前途,埃及提出530亿美元重建计划,获得哈马斯和伊斯兰组织认同,但美国第一时间否定。
人道危机与破碎的停火协议
加沙的军事行动已持续近两年,死亡人数超6.5万,饥荒和疾病蔓延。 停火协议曾有一线希望:2025年1月,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三阶段”停火,第一阶段释放部分被扣押人员,但第二阶段因分歧巨大迟迟未启动。 以色列拒绝解除封锁,哈马斯拒绝释放全部人质。 谈判破裂后,战火重燃。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拉扎里尼描述:袭击学校和医院已司空见惯,所有战争规则都被打破。 但美国的态度让停火无望:特朗普政府放弃调停角色,甚至支持以色列“清空加沙”方案。 阿拉伯国家如埃及和约旦强烈反对迁移计划,强调巴勒斯坦人应留在本土。 加沙的悲剧,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中东安全格局的重塑
卡塔尔遇袭事件成为中东历史的转折点。 海湾国家意识到,依赖美国保护的风险太大——当美国利益与地区安全冲突时,华盛顿会选择自身利益。 于是,海合会加速构建自主防务体系:联合军事司令部、导弹预警体系、多边协调机制。 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大国也重新定位角色。
土耳其外长费丹批评:“美国连波斯湾安全都保不住。 ”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以色列的扩张野心从加沙延伸到约旦河西岸、叙利亚和黎巴嫩,2024年批准建设上万套新定居点。 海湾国家终于主动出击,不再被动等待。 分析人士称,这标志着美国主导的单极安全体系开始松动,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
美国的一票否决,看似维护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却加速了中东的离心力。 海湾国家的联合防务、西方盟友的转向、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算计、特朗普的矛盾政策,交织成一场复杂的博弈。 但问题仍在:当美国失去地区信任,以色列持续扩张,而阿拉伯世界开始抱团,中东的和平是否只能靠武力平衡? 国际社会的停火呼吁被否决后,加沙的战火还在燃烧,但海湾国家的导弹预警体系和联合演习,已悄然书写新的规则。 阿拉伯世界的选择,会如何改变未来几十年的大国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