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3 17:55 点击次数:70
王金超
(1920.8-1997.6)
光辉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
缅怀“铁拳团”老团长王金超
王金超,1920年8月1日生于山东省临朐县孔村。少年因家贫只读过几年小学即辍学务农,铁匠铺学徒得一绰号"王铁锤",在铁匠师傅的启蒙下,他带着锤子于1938年参加了抗日武装领导马保三为准备参军的热血青年组织的军事训练。
1939年10月,王金超经过军事训练和抗日教育后选择自愿入伍,分配在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直辖三大队参加八路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他的锤子弥补了枪支弹药和手榴弹的短缺,尤其成了与鬼子近身博斗的利器.
"王铁锤"的名号跟随了他的戎马一生。
1940年1月,王金超同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支英雄的部队中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由不懂革命道理成长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王金超历任山东省一支队三大队班长,排长,参加了临朐五井战斗、蒙莱边反顽(讨吴文化)战斗、大柏山阻击战等。1941年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后任校部侦查队长,参加了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甲子山战役和南墙峪突围等战斗。
1943年,王金超返回老一团任鲁中军区一团八连政治副指导员,参加了山东安丘高崖战斗,全歼伪军历文礼等战斗。
1943年王金超任鲁中一团司令部通信股长,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讨吴文化战役,沂水城战役,葛庄歼灭战等战斗。
1945年任山东省三师七团通信股长,参加山东蒙阴战役、博山城战斗、淄川城等战斗。解放战争期间,任东北三纵7师19团通信股长,参加了攻打盘山、保卫辽阳和本溪、四平保卫战,解放西丰、一保临江等战斗。
1947年2月,王金超任东北三纵7师19团作战股长,参加了二保临江、三保临江、大北岔战斗、三棵榆树、旺清战斗、四保临江、兰山、红石镇围歼战战斗、夏季攻势、解放东丰、梅河口战斗、解放西安、(今辽源市)、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四平攻坚战等战斗。
1948年部队改编后任第40军118师352团作战股长,先后参加了攻克锦州、辽西围歼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战斗。
1950年3月任118师352团参谋长,参加了海南战役、二次偷渡海南岛,解放海口等战斗。
尤其在四保临江最后一次著名的兰山战斗中,对敌人的逃跑路线判断正确,带领一个连在瓮圈岭及时堵截成功俘获敌人一个团3000与人,因其在此次歼灭战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和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荣立辽东军区大功一次。
辽东军区授予王金超的大功奖章
1948年3月的四平收复战中,在主攻部队进攻受阻时,王金超同志因主动调动团直属炮连掩护部队进攻而被记功。
王金超同志在四保临江和四平战役期间对战斗以及部队的贡献,被记一大功二小功,并被1950年8月1日在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政治部重新核定补发的立功证明的大功证书中予以记载并认定。
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尤其是四保临江以及夏季战役时期,三纵7师19团与东北野战军各部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局势,部队情绪不稳,队伍中出现了很多不利的声音。王金超同志不但很好的履行了作战股长的职责,同时团结司令部同志,在非常时期,协助团首长,抵制那些蛊惑、骚扰、涣散军心的歪风邪气,使当时司令部正气不能抬头之风气,为之转正。
海南岛战役之后,鉴于王金超同志在战场中显现军事指挥的才能和的表现,1950年8月被选送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
1950年11月,王金超作为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首批入学,于1952年7月毕业。毕业后即返回原部队第40军118师赴朝参战。
王金超在朝鲜
抗美援朝期间,王金超任118师师作训科科长。参加了开展阵地战、西海岸防御攻坚战等战斗。
1953年回国后被任命为118师坦克团团长,后任军教导队队长。
1954年任第40军118师352团团长。
1958年任第40军118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
1961年,王金超调任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四系主任(周恩来总理签发任命书,副军级)
王金超同志投身到祖国的国防建设和教育中,为我军国防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建设人才,受到师生和用人单位的尊重和称赞。至今当年的学生和教师对他的评价是:为人正直善良,平易近人,作风踏实,关心下级,关心体贴,敢说敢干,我们怀念这位好领导。
1978年王金超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他受命于艰难之际,大胆管理,克服工作中重重困难,建立起正常的后勤工作秩序,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王金超1955年授衔时的照片
1955年王金超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
勋章证书
1957年6月18日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97年6月26日,王金超于陕西省西安市病逝,悼词中写道:"我们学校有了重大发展,不能忘记当年在那艰苦时期王金超同志所做的重要贡献,学校的发展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