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加拿大楼市“瞪眼比赛“:卖家苦等一个“冤种“,买家坐等一场“

发布日期:2025-10-26 17:46    点击次数:136

最近的加拿大楼市,像极了一场失败的相亲局。

男方(买家)兜里揣着几张刚发的工资,觉得又能行了,鼓起勇气想再约一次。

女方(卖家)化着精致的妆,端着咖啡,心里想的却是“上次那个开玛莎的怎么还不回我微信”,嘴上说着“我们可以先从朋友做起”。

双方都在试探,都在拉扯,空气中弥漫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假笑,谁都想占便宜,谁都怕吃亏。

都说市场回暖了,我看这哪是回暖,这分明是ICU里的病人拔了管子,颤颤巍巍地坐起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感觉好多了,就是有点想再死一次。”

所谓的回暖,本质上是一场大型心理博弈,战场的核心不是数据,而是人心。

卖家和买家,两拨人正在进行一场史诗级的“瞪眼比赛”,谁先眨眼,谁就输掉了未来几年的家庭资产。

先看卖家阵营,突出一个精神分裂。

一方面,他们看着银行账户里每个月准时消失的一大笔月供,心如刀割,晚上睡觉都梦见自己被银行的催收壮汉用计算器追着打。

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己的房子爱得深沉,坚信自己当年买下的这堆钢筋水泥是天选之子,是社区龙脉,是巴菲特来了都得含泪加价的稀世珍宝。

这种心态,让他们挂牌时个个都像行为艺术家。

你看大温和大多地区的数据,简直是卖家大型嘴硬现场的实录。温哥华房价同比跌了3.1%,多伦多更狠,跌了3.5%,公寓尤其惨烈,多伦多的公寓价格同比暴跌7.4%。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数据不会骗人,骗人的是那些挂着高价,幻想着一夜回到2022年的卖家。

他们的房子在市场上挂了两个月,浏览量比我奶奶的抖音还低,依然坚称:“我的房子位置好,学区棒,不愁卖,我在等一个有缘人。”

什么是“有缘人”?就是那个传说中人傻钱多,不看市场,只看感觉的顶级大冤种。

现实是残酷的。高库存压顶,让卖家不得不面对一个灵魂拷问:是继续用高昂的持有成本供养自己的幻想,还是打个骨折价“割肉”离场,换取一夜安眠?

很多在疫情顶峰冲进去的买家,本以为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结果发现自己抓住的是高压电线。他们当年的成功,多少沾点瞎积薄发的运气成分,如今潮水退去,才发现自己是在裸泳。

他们慌了。他们急了。他们开始降价了。

这场博弈的天平,正在从他们这边,缓缓地,但又无情地滑向另一端。

再看买家阵营,突出一个“想爱又不敢爱”。

利率稍微降了一点,就像给这帮在ICU门口徘徊了一年多的人,递上了一杯温水。暖和是暖和了,但也就仅此而已。

病根没除,谁敢大吃大喝?

现在的买家,尤其是年轻人和首次置业者,个个都成了精明的猎手。他们不再听信中介“再不买就涨了”的鬼话,而是默默打开各种App,把心仪的房子放进收藏夹,然后每天观察它的价格变化,那种感觉,就像在看一支被套牢的股票。

今天降一万,明天降两万,每一次降价,都像是在对买家们进行一次精神按摩。

爽。

但他们就是不出手。

为什么?

因为恐惧。

恐惧一:怕买在半山腰。这就像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现在卖家明显还在大喘气,你这时候冲上去,万一他只是假动作,后面还有一波下跌等着你呢?

恐惧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不好,工作不稳,谁知道明年的今天自己是不是还在领工资?背上三十年的房贷,相当于给自己的未来上了一道超级枷锁。这已经不是买房了,这是在和自己的命运对赌。

所以你能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市场上房子多了,看房的人也多了,周末的Open House甚至有点热闹,但就是没人下单。

大家都是来“免费逛公园”的,顺便看看卖家到底能有多惨。

卖家降价了。买家在观望。中介快哭了。

这牌到底怎么打?

答案是,看谁的现金流先断。这是一个比拼耐力的游戏,不再是比拼胆量的游戏。

当然,加拿大这么大,悲喜并不相通。

当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卖家在为房价下跌而哀嚎时,魁北克和阿尔伯塔的卖家正在家里开香槟。魁北克城房价同比涨了16.5%,简直是楼市里的“显眼包”,连续六个季度领跑全国。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也稳如老狗,继续吸引着那些被高房价逼到走投无路的人们。

这种分化,恰恰说明了这场楼市博弈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盘,而是无数个基于本地供需、就业和人口流动的局部战场。

你不能用多伦多的逻辑去套卡尔加里,就像你不能跟一个喝多的人讲道理一样。

那么,破局点在哪里?

所有人都盯着加拿大央行,仿佛那栋大楼里坐着的不是行长,而是活菩萨。降息25个基点,市场欢呼雀跃,好像天亮了。

可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想得美。这叫给你个梯子,但底下可能是粪坑。

降息确实能降低一点月供,改善一点可负担性,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真正的病根,是信心。是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只要人们觉得工作还可能丢,收入还可能降,那房价再便宜,他们也只会把钱紧紧攥在手里。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深的矛盾:一边是买家持币观望,另一边是开发商集体躺平。

CMHC的数据显示,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新屋开工量都在暴跌,多伦多甚至创了30年来的新低。

开发商不傻,他们现在就是创业者,而地产开发这个行业,现在不是风口,是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一个熟人。融资难,预售差,成本高,每一个都是能压垮骆驼的稻草。他们选择推迟项目,本质上是在用“时间换空间”。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短期来看,新房供应减少,似乎能缓解市场的库存压力。但长期来看呢?

几年后,当这批被压抑的需求因为经济好转而集中释放时,他们会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新房子可买。到时候,供需关系再次反转,新一轮的抢房大战和价格飙升又将卷土重来。

历史就是个圈,走的还是原来的配方。

所以,现在的加拿大楼市,到底是谁的局?

它不是卖家的局,也不是买家的局。它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围猎”。

卖家被高昂的持有成本围猎,买家被未来的不确定性围猎,开发商被恶劣的金融环境围猎。

真正的猎人,是那些手握重金、耐心十足的资本。他们就像潜伏在草丛里的狮子,静静地等待着那些撑不住的羚羊自己倒下。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游戏里没有简单的“谁先出手谁就赢”。

它更像是一场关于认知和定力的考验。

你得想明白,你买房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投机,还是居住?你的现金流,能否扛得住未来可能的风吹草动?你看中的那套房子,它的价值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面上,还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市场情绪上?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比天天盯着K线图要有意义得多。

因为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你如果跟着它跳,心脏迟早要出问题。

这个秋天的楼市,注定是一场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和多数人的煎熬。

别急着下场,先搬个板凳,看清场上每个选手的底牌,再决定自己要不要上桌。

毕竟,在牌桌上,活得久,比赢得多更重要。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