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10:32 点击次数:195
2025年9月,五千多个年轻人走上街头。
他们围着政治人物旺楚克的绝食行动聚集起来。
标语上写着还我土地和身份。
列城要升格为完整邦,这是第一个要求。
宪法第六附表得保护部落土地。
年轻人就业要优先。
中央议会多两个席位。
事情很快不对劲了。
印人党办公室被烧。
石头和催泪弹飞来飞去。
四个人没回家。
一百五十人带着伤。
旺楚克被带走了。
媒体说这是Z世代叛乱。
边境问题攒了六年。
不对,应该说六年只是表面。
列城最高机构和卡吉尔民主联盟两年前递过清单。
新德里那边没动静。
外面来的资本把水变成私有的。
牧场变成仓库。
藏医药方子被注册成专利。
本地人觉得被掏空了。
现在他们喊的不只是工作机会。
他们在说我们是谁。
莫迪政府在2019年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和列城的自治权。
这个决定把地方直接归中央管。
列城挨着新疆西藏,还靠着巴控克什米尔。
印度觉得这地方对盯着中国和巴基斯坦挺重要。
加勒万河谷那事儿之后,他们往那儿派了更多兵。
还花了三千多亿卢比买飞机导弹。
就想把实际控制线抓得更牢些。
现在权力都到了那个叫准邦长的手里。
本地人说话不怎么管用了。
外面来的人倒是买地开矿挺忙活。
刚取消自治那会儿,列城还有人觉得是好事。
他们以为能摆脱克什米尔的影响。
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有个报告说去年列城新加了八十多个公务员岗位。
将近八成给了外地人。
这种安排让当地年轻人越来越不高兴。
他们觉得莫迪那套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策有问题。
光顾着多数群体的利益。
边境上这些少数民族的日子就难过了。
拉胡尔·甘地说莫迪用子弹回应民众声音
这话出现在列城流血事件之后
国大党的动作总是带着两层意图
表面声援民众
实际在戳印人党的软肋
他们最近常提阿达尼在中国的生意
还有印巴停火协议
说莫迪在拿国家利益做交易
十月份要选山区发展委员会
这个时候出事
反对党正好拉拢选民
边境地区的政治威信变得脆弱
莫迪政府现在进退两难
让列城升格为邦会失去对战略要地的控制
不让步又会背上压迫少数民族的名声
克什米尔取消自治后冒出不少本土武装
今年四月的恐袭死了二十多人
印巴关系又紧张起来
列城的火
可能会烧到东北各邦
尼泊尔的年轻人正在用街头政治改写规则。
他们不再遵循老一辈的妥协路径。
这种模式现在传到了印度。
印度年轻人开始效仿邻国的抗争策略。
他们要重新分配政治权力。
东北部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一直很活跃。
去年七月印度用无人机打击了缅甸边境营地。
官方说法是针对获得外部支持的叛军。
这些地方和列城面临相似问题。
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冲突从未停止。
潜在动荡链正在形成。
中国外交部对边境局势发出提醒。
他们说要避免复杂化举动。
但印度内部的民族矛盾已经太深。
外交辞令解决不了问题。
列城事件之后克什米尔出现了声援涂鸦。
还有零星的快闪抗议。
表面平静底下压抑的情绪还在流动。
莫迪去了中印边境。
他对部队说扩张主义时代已经结束。这话听起来很硬气。
国内的情况完全是另一回事。疫情数字还在往上走,经济也看不出好转的迹象。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不同族群之间冲突不断。这些事比边境问题更让人头疼。
国大党翻出1962年的旧账。他们说莫迪不够强硬,要求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这种压力让政府很难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列城的问题暴露了更深层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印度教民族主义正在改变这个多元社会的面貌。边境战略和普通人的生活需求完全脱节。
军警实施宵禁能暂时控制住街道。但那些积压的不满不会因此消失。
年轻一代不再接受传统的政治协商方式。反对党把边疆危机变成了党派斗争的工具。莫迪那个强人形象,现在看起来有点站不住脚了。
列城的街道暂时安静下来。
烟味还没完全散去。
印度政府用高压水枪和警棍压制了最近的示威,可那四个核心诉求依然悬在半空。族群之间的裂痕比去年更深了,像雨季过后开裂的土地。
克什米尔的记忆突然变得很近。
国大党发表了几份声明,措辞讲究,充满道德关怀。这些文字能变成实际的政治行动吗。我对此保持怀疑。他们的声援更像是一种仪式,缺乏改变现状的锋利边缘。
年轻人不再愿意保持沉默。
他们的手机里存着另一套历史版本。
莫迪先生的强人政治面临考验。当对话机制失效,政策工具箱里最显眼的似乎只剩下催泪弹和防暴盾牌。这种应对方式在十年前或许有效。
现在不太一样了。
不对,应该说完全不一样了。
你可以在那些年轻人的眼神里看到某种决绝,这种决绝我在九十年代的校园里也见过。他们计算代价的方式和父辈不同。
子弹能解决表面问题。
但解决不了滋生问题的土壤。
北方的风总是带着火药味,今年特别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