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3:31 点击次数:135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尾声,美俄关系急转直下,9月23日,特朗普公开称乌克兰能收回所有失地,甚至暗示可能推进到俄罗斯本土,这种转变超出预期。俄罗斯方面迅速回击,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24日表示,这种言论让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作战。
梅德韦杰夫作为安全会议副主席,早前在8月就警告过美国,如果施压过度,将引发核级对抗,虽然那次针对导弹条约,但近期9月17日他又重申,如果北约设无飞区或击落俄罗斯无人机,就等于开战。这些交锋显示,美俄从外交边缘试探转向公开对抗,中国作为观察者,从中看到战略机遇。
特朗普的立场变化源于战场现实。去年大选时,他还承诺快速结束冲突,甚至建议乌克兰让步部分领土。但如今,他改口支持乌克兰全面收复,称俄罗斯“漫无目的”作战,经济困境让其成“纸老虎”。
这与2024年不同,当时特朗普视俄罗斯为可交易对象,现在他推动欧洲盟友出钱出力,美国则提供情报和武器。这种调整基于情报评估:俄罗斯GDP预计收缩5%,通胀超10%,军队推进放缓,从每日数公里降到数百米。
乌克兰夏季局部反击,使用精确导弹打击后勤,损失率比2023年低30%。特朗普的言论旨在施压俄罗斯,推动谈判,但俄罗斯视之为挑衅,导致沟通渠道萎缩。
俄罗斯的回应凸显防御姿态。佩斯科夫称特朗普言论“严重错误”,而梅德韦杰夫的核威慑言论频率增加,从8月针对特朗普的“末日打击”到9月无飞区警告,旨在震慑西方。俄罗斯调整策略,增加混合战元素,如领空侵犯事件从每月数起增至每周,测试北约反应。
北约拦截俄罗斯飞机频发,特朗普建议盟国击落入侵者,这比2024年克制政策更激进。俄罗斯本土生产武器更新,增加无人机部署,但覆盖不足,重点转向东部防御。经济压力下,俄罗斯转向东方市场,能源出口折价销售,2025年上半年交易量增长30%。
中国从美俄对抗中获得缓冲空间。美国资源向欧洲倾斜,军力部署从亚太减少20%,东海、南海、台海压力减轻。中国推动区域合作,如与东盟联合演练,规模比2024年扩大,参与国增多。
俄罗斯依赖中国市场,石油、天然气供应低于市场价,中国进口占比达40%,锁定低成本,促进制造业竞争力。金融领域,本币互换扩展,人民币结算比例从20%升至50%,推动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中国企业收购俄罗斯矿产资产,自主开发项目,比过去依赖西方技术更独立。
特朗普的转变细节反映美国内部压力。9月23日后,他与泽连斯基26日会晤,讨论放宽长程武器对俄境内使用,虽未正式承诺,但信号明确:美国持续供应导弹,射程从300公里增至500公里。
这与2024年停火追求不同,现在转向消耗战。俄罗斯动员预备役,但效率下降,质量比2022年低。中国观察到,美俄对抗为中国提供窗口,推动中欧贸易协定,2025年出口额上升。
中国战略定力在此体现。面对美俄波动,坚持独立路径,推动多边主义。金砖机制合作扩大,从经济延伸到政治。俄罗斯出口结构扩展到农产品,中国食品安全更稳。特朗普“推进更远”暗示,与之前“停火”不同,显示美国长期对抗。中国外交红利,推动与全球南方联盟,影响力增强。
目前,美俄未直接冲突,但紧张持续。特朗普言论后,俄罗斯强硬回应,会晤讨论武器放宽。乌克兰维持阵地,俄罗斯调整防御。中国影响正面,能源成本降低,外交空间扩大。
美俄博弈中,中国一路稳健。西方叙事疏远发展中国家,中国真实融资和基建赢得信任。俄罗斯被逼依赖中国,进一步去美元化。美俄互耗,中国在另一赛道前进,世界秩序新可能以中国为原型成长。中国优势源于长期布局,不随外部变化摇摆。
这场对抗揭示大国博弈本质。特朗普从联俄转向对抗,俄罗斯顽强抵抗,中国把握机遇,推动自身发展。未来,美俄若升级,中国战略空间更大,全球南方合作更紧。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