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30 00:53 点击次数:110
#亚太瞭望台#
最近的南海不太平静,仁爱礁上空飘着的不只是咸湿的海风,还有中菲双方无声较劲的无人机。
菲律宾那边最近快把无人机当“一次性用品”了,向仁爱礁、黄岩岛附近放飞的十多架侦察无人机,能成功回家的就两架,剩下的不是一头扎进海里喂了鱼,就是在天上打了几个圈后彻底失联。
他们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塔里埃拉对着媒体唉声叹气,说现在想靠无人机侦察简直是“摸黑走夜路”。
而让菲律宾头疼的“无形的手”里,有一只就来自咱们的旋戈36垂直起降无人机。
这小家伙最近在仁爱礁附近露了回脸,被菲律宾的侦察人员远远拍了张模糊的照片。
那到底南海上空的无人机大战究竟是什么情况?旋戈36又是什么水平?
让我们一一道来:
说起旋戈36,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的玩具无人机。这是中航工业去年在阿布扎比国际无人机展上的“明星展品”,当时一亮相就被围着拍——别家无人机要么得靠跑道滑跑起飞,要么得用弹射器助推,它倒好,往平地上一放,机身直直地就往上升,跟直升机似的。
可是等升到了几十米的高空之后,螺旋桨从朝上变成朝前,又能像固定翼飞机似的平飞,巡航速度一下子提上来,这技术就叫“尾坐式垂直起降”。
关键在于这款无人机采用的还是油电混动的动力,起飞时靠电机发力。巡航时切换燃油发动机,油耗降下来不说,一口气能在天上飞8小时不落地。
旋戈36整体机身不算大,尾翼和主翼上都支着螺旋桨,看着像只“带四个翅膀的钢铁鸟”,却把菲律宾的无人机折腾得够呛。
其实单说无人机较劲,这事儿不算新鲜,但中菲这场“暗战”的路数,跟俄乌、印巴战场上的无人机相比,却更有“技术含量”。
仁爱礁周围的岛礁大多没修长长的跑道,中小型海警船的甲板也窄,传统无人机想部署不容易。但是旋戈36竖着就能起飞,还能抗7级海风,就算海上刮起阵风,机身也稳得能当“空中瞭望塔”。
更重要的是它“皮实”,南海这地方又热又潮,盐雾还重,普通设备放几天就得生锈,旋戈36的机身材料专门做了防腐处理,零下40℃的极寒或者海拔5500米的高原都能扛。
菲律宾的船刚从港口出发,旋戈36在天上一拍,这边指挥室的屏幕上就看得明明白白,连船上装了几箱补给都能数清楚。
菲律宾之前也想靠无人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是,他们手里的无人机大多是从国外买的商用改装款,原本想着趁咱们不注意,偷偷摸摸拍几张岛礁建设的照片,
结果8月才发现,这事儿比登天还难。他们的无人机刚起飞没多久,遥控器上的信号就开始“跳格子”,屏幕要么花成马赛克,要么直接黑掉。
有的无人机好不容易飞出去两公里,GPS导航突然“发疯”,明明该往仁爱礁飞,却一个劲往咱们的海警船方向扎。最邪门的是有架无人机,居然自己在空中打了个转,直直地朝着菲律宾的“卡布拉”号巡逻艇落下去,差点砸到甲板上的人。
塔里埃拉后来对着媒体抱怨,硕士自己的无人机“遭遇强电磁干扰”,还暗戳戳猜是中国用了“反无人机步枪”。
这种听起来听高大上的武器咱们确实有,而且看着像把加粗的步枪,一扣扳机就发电磁脉冲,能搅乱无人机的控制信号和GPS导航,有效射程好几公里。但说实话,对付菲律宾这些“入门级”无人机,有时都不用动这“家伙”。
旋戈36在天上盘旋时,本身就带着电子侦察设备,能实时捕捉周围的无人机信号,咱们的海警船再配合着开点电子干扰设备,不用真动手打,就能让菲律宾的无人机直接掉下来。
其实,中国真相对付无人机,没必要用“反无人机步枪”,相比这种武器,中国还有更强的装备。
比如“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这东西可是全球首款在实战中打下无人机的激光武器,2022年沙特用它拦截过来袭的无人机,跟导弹、炮弹比,它的“打法”透着股“未来感”。
不用装填弹药,直接靠高能激光束直接“烧穿”目标。这种高科技装备800米距离就能烧穿5层2毫米厚的钢板,1000米距离能烧穿5毫米厚的钢板。
对付菲律宾那些几公斤、十几公斤的小型无人机,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更关键的是它“反应快”,从发现目标到锁定打击,几秒内就能完成,打完一个目标,6秒内就能切换到下一个。只要供电够,理论上能无限攻击,发一次激光的成本就几块钱电费,比导弹便宜到姥姥家了。
之前有人猜,要是把“寂静狩猎者”部署到仁爱礁附近,菲律宾的无人机估计刚升空就得被“点名”。但其实根本犯不着,现在靠旋戈36的监控和电磁干扰,已经能让菲律宾的无人机“寸步难行”,真用激光武器反而显得“小题大做”。咱们要得不是“打下来多少无人机”,而是让菲律宾明白:仁爱礁及周边海域是中国的地盘,想靠小动作搞侦察、搞补给,门儿都没有。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路,比单纯的“击落”更有智慧。
实际上,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经一骑绝尘了!最近,我国空军就举办的极低成本无人机竞赛,直接引爆了全网!什么树枝改无人机,吸管改无人机的创意火遍全网!最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夺冠,盛汉霖教授团队设计的无人机,不但制造成本的可怕,而且还能突破多机协同、抗干扰通信等五大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在强电磁干扰下仍能精准打击目标。
可以说,中国的无人机研发和生产已经突破全世界都想象。深圳高巨创新的一家企业,年产量达到百万台,能绕地球数圈。如果真的转换成战争生产,只怕产量还能翻倍!同事,珠三角产业链从芯片到螺旋桨,已经实现 “上午设计下午量产”,速度让国外同行惊叹。
从印巴战场和俄乌战争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战争,无人机领域的对撞已经超越了曾经的钢铁洪流。谁掌握了更先进和更低廉的无人机生产工艺,谁就能占据未来的主动。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的无人机大战,中国必然是遥遥走在全世界都前面。至于菲律宾,其实连上桌的资格也没有。
参考资料:
菲律宾还能在南海“撒泼”多久?|北京观察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