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2 14:01 点击次数:87
“老张,你看我这个月还剩下500块,够买点水果和药了。”李伯一边翻着存折,一边跟邻居唠嗑。另一头,王阿姨却愁眉苦脸:“我又得找儿子要生活费,真怕哪天他不耐烦了。”两位老人一句话,把退休金的分量摆在了台面上——不是谁都能体会到兜里有钱的踏实感。这场小区里的对话,比什么大道理都扎心:你觉得靠孩子养老稳妥吗?可万一孩子不孝顺呢?
很多年轻人可能还没意识到,有份稳定退休金,是老年生活最大的底牌。等你步入花甲之年,收入断崖式下滑,那份每月准时到账的钱,就是你的安全感和自由度。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其中领取企业或机关单位养老金的人群占比不到45%。剩下那一半,没有固定保障,每个月都要琢磨怎么开源节流。
咱们来算笔账吧。以普通城市职工为例,一个月平均养老金大约3000元左右(民政部白皮书数据),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日常吃喝、偶尔买点小药、逢节给孙子塞个红包,这些“小确幸”全靠它撑着。如果没有这份收入,就只能依赖子女资助,可中国家庭结构早就变了,“养儿防老”越来越像是一句安慰自己的口号。
身边不少老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想着孩子孝顺,有困难也能帮衬,可遇上自己生病住院,大额支出一下砸下来,小辈压力山大,不免埋怨几句。“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久而久之,老人心理负担重,还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自主经济能力直接影响银发族心理健康指数,高达68%的受访者表示“有独立收入才更敢表达真实想法”。
当然,也不是所有退休金都高得离谱。有些工厂职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月只有几百块进账。但俗话说,“蚊子腿再细也是肉”,只要是自己的钱,用起来就是硬气。不用低声下气求别人,不用天天琢磨怎么省饭菜钱,更不用担心哪天家里闹矛盾被赶出来。
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近几年很火,比如浴室防滑地砖、小型扶手安装,都可以申请国家补贴(详见‘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百科词条)。但这些福利前提还是得自己能承担部分费用。有一次社区搞活动,让大家报名免费测血压加送健康讲座,好几个没退休金的大爷婉拒:“以后真生病,还不是麻烦儿女?”这种自卑与无力,说穿了都是缺乏经济自主权惹的祸。
反观那些有稳定养老金的老人,他们活得坦荡多了。想去公园跳广场舞就去跳,看中喜欢的小电器就买回家,不必左思右想顾忌太多。这种从容,其实就是晚年的尊严。从社会层面来说,如果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障,那么整个社区氛围都会更温暖——邻里之间互相照应,而不是攀比谁家孩子给的钱多。
据国家统计局核准的数据,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普遍达到每月1800元以上。这说明政府在逐步完善养老体系,但个人也需要提前规划,比如主动参加社保、自愿缴纳补充保险,为未来留足余地。不然到了该花钱的时候,只能望存折兴叹,对着墙角发呆。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养老金,你真的敢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吗?等到需要帮助时,是选择伸手讨要还是挺直腰板过日子?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