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离开中国3天后,冯德莱恩要见特朗普,欧盟要举白旗了?

发布日期:2025-08-06 01:55    点击次数:173

欧盟这次恐怕是真扛不住了,冯德莱恩前脚刚从中国离开,两手空空啥也没捞着,转眼后脚就急吼吼跑去苏格兰见特朗普,这场面明摆着,欧盟差不多是准备举白旗投降,认栽了。

冯德莱恩来中国前前后后奔波几天,费了不少劲,结果呢?也就是和中方在气候变化这块发布了个联合声明,这声明好听是好听,可解决不了实际难题啊!中方最关心的,也是最挠头的电动车关税这类硬骨头,那是一点儿都没啃动。

说白了,这次访问光打雷没下雨,声势不小,实际的、能立马稳住中欧关系或者让双方合作往前跨一大步的实质性成果?几乎为零。

这就像开个没有甜点的盛宴,表面上热闹,关键东西没上桌。

对于冯德莱恩来说,这趟差事办得确实挺窝囊,没拿到能增加她谈判分量的筹码。

为啥中方关切的事情没搞定?这不单是技术问题,更像是个战略信号。

欧盟内部声音不齐,有些人想跟我们走近点做生意,又怕得罪老美,心里头那杆秤左摇右摆,想左右逢源两边捞好处,结果呢?就是面对中方时,很难痛快地拿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冯德莱恩这一遭“空手而归”,不仅仅是一次外交行程的简单结果,更是欧盟当前战略摇摆困境的生动写照,两边都想靠,结果可能两边都靠不住。

她这趟中国之行没要到“糖”,直接导致去面对特朗普时,嗓门天然就矮了半截,腰杆子真没那么硬了。

于是乎,“空手”归来的冯德莱恩,“离开中国”才短短三天,立刻就收到了特朗普的召唤,风风火火“要见特朗普”了。

这事急得不是一星半点。

想想看,欧盟之前顶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可是撑了小四个月呢!从四月份特朗普喊出“对等关税”开始,欧盟那边一开始可是硬气得很,跟美国谈条件是直接亮牌:零关税!对,就是一分钱关税都不想多给美国。

这态度,当时看着还挺刚。

中间经过无数口水仗、你来我往的拉扯,拖到六七月份左右,眼瞅着七月初那个谈判缓一缓的期限要到了,欧盟那边自己先扛不住压力,心态就松了,放出口风说:行吧,10%的关税也不是不能商量。

这态度转变的轨迹,本身就说明欧盟的底气在一点点被抽掉。

欧盟那时打的如意算盘也挺美,琢磨着:先捏着鼻子认了这10%,赶紧敲定一个初步协议,把贸易战这火苗先压一压,后面咱再跟特朗普慢慢磨牙,争取给他关键的商品,比如咱们的汽车啊钢铁啊,搞个免税的通行证。

结果呢?人算不如天算!特朗普压根不按常理出牌,哪跟你玩这温水煮青蛙?直接一封硬邦邦的信拍到了冯德莱恩桌子上,里面的内容更是跟冰刀子似的:别整那些没用的!要么八月一号之前谈拢,要么30%的关税大棒就砸下来了!这一锤子差点没把欧盟给砸晕过去。

直到这时候,冯德莱恩和她的团队才彻底看明白,之前指望的10%?在特朗普眼里那就是个笑话,人家胃口大着呢,10%根本塞不满牙缝!欧盟之前自以为是的讨价还价策略,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面前碎得渣都不剩,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更让欧盟心塞的是旁边的例子:小日本跟美国的协议先谈成了。

这事简直像一面照妖镜,让特朗普心里那本关税账本暴露得清清楚楚。

他那四档关税算盘打得啪啪响:

第一档,普天之下,但凡跟美国做生意的,甭管谁,先交10%的进门费!除了少数几个像朝鲜、伊朗那种被美国钉在制裁名单上彻底绝缘的国家,其他地方,这10%的关税基本上躲不过,相当于全球贸易的“特朗普税”。

第二档,专门伺候像日本、韩国,还有欧盟这种在美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盟友”!税率直接翻到15%。

这里头还有名堂,对一些美国人眼红的特定货品,比如汽车、钢铁这些,还可能在这个15%的基础上再加码!日本这次为啥金融市场偷着乐?还不是因为特朗普“开恩”,把他们进口车的关税从原来扬言要加的25%,降回到了15%,跟其他东西一个待遇了。

这件事对欧盟刺激极大,别人能拿到15%,我凭啥不行?

所以现在欧盟的核心诉求就很明确了:无论如何得争取到那15%的关税标准线(特朗普心里第二档价位),而且要确保这15%的税率能覆盖到“敏感商品目录”,尤其是汽车、钢铁、铝制品这些大头,绝不能像以前那样被单独拿出来狠宰一刀(之前汽车25%的威胁太吓人)。

当然,欧盟也不是傻子干等着挨刀,人家也想争取点“特殊优待”。

比如美国市场特别依赖欧洲货的那些地方,像飞机零件、贵的要命的高端医疗设备、普通老百姓用的便宜仿制药、甚至英国引以为傲的苏格兰威士忌这些洋酒,欧盟肯定希望特朗普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这些东西从关税清单里勾掉。

这次冯德莱恩急匆匆跑去苏格兰“要见特朗普”,核心任务也就是围绕这些东西展开拉锯战。

谈判的桌面下,双方在角力:欧盟能向美国商品开放多少自家市场的门缝?欧盟的公司愿意在美国这边砸下多少真金白银?能不能签个单保证买多少美国货?这些都是特朗普手里的砝码。

第三档,重点招呼东南亚国家,税率设定在20%,同时还特别强调打击“转口贸易”,意思很明显,就是防备货物经过东南亚国家“洗一道”、实际上源头还是中国的操作。

美国给越南的单子就是20%的高税率,据说这比两国高层在电话里偷偷谈好的价码高出一大截,纯属特朗普自己手一挥又加了上去,搞得越南国内到现在都还没敢正式宣布认账。

印尼和菲律宾稍好,和美国谈拢在19%。

但这一档最狠的是,只要发现有“来自被征收更高关税国家”的货物,比如中国的产品想经过印尼转一圈再运到美国港口?那对不起了,30%(基础针对中国的关税)加上19%(印尼本地税率),将近50%的超高关税砸头上!这种政策明显就是冲着中国来的“堵漏”措施。

不过这一招下来,虽然特朗普想堵的是转口通道,但无形中把东南亚国家的税率也顶到了接近20%的高位,这使得东南亚国家相较于中国,也就只有10个百分点的微弱成本优势了。

这对那些国际制造商还想着急急忙忙把工厂搬到越南、泰国去的人,无疑是浇了一盆透心凉的冰水,想想,跑那么远去开厂子,人力物流样样麻烦,成本优势就剩这么一点点了?吸引力确实大打折扣。

第四档,那是特供给中国的“专座”,预计大概率是顶格的30%!甭管是暂时冻结了的部分也好,即将到期的那部分也罢,反正中美之间没达成根本性突破前,中国商品想卖到美国,这30%的过路费估计是跑不了了。

日本谈成的例子,像一声发令枪,彻底暴露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也瞬间抽掉了欧盟硬扛下去的大半勇气。

欧盟这边的人也忍不住透了风:大家比较乐观,都觉得15%这数字基本能定下来,大概率板上钉钉了。

现在最核心的争执点,就落在了那些“魔鬼细节”上,哪些特定产品可以幸免于难?欧盟市场要对美国开放到什么程度?欧洲企业要在美国花多少钱投资建厂?承诺买多少美国货才算让特朗普满意?这里面的算计其实很清晰。

特朗普手里握着“八月一号后关税就涨到30%”的大砍刀(最新消息是谈判还在继续,暂缓期可能会延长,但没人敢保证),他就拿“同意15%关税”这个胡萝卜,吊着欧盟的胃口,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榨油”,从盟友身上抠出最多的好处!冯德莱恩跑去苏格兰的这场紧急会面,主题不是什么平等协商,而是欧盟在近乎绝望的压迫下寻求体面退场的最后谈判。

欧盟那点抵抗意志,在现实利益的挤压和特朗普毫不留情的最后通牒面前,几乎碎成了渣。

长达四个月坚持的“零关税”原则?硬扛下去的强硬姿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正走向尾声,用“举白旗”来形容这种被迫认输的姿态,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所以,回过头看冯德莱恩这节奏:先“空手离开中国”,才三天,“要见特朗普”,这不连贯的动作之间,清晰勾勒出欧盟策略的混乱和力不从心。

这场会面,根本不是什么跨大西洋伙伴情深的修复之旅,而极有可能成为欧盟在这场不对等贸易战中被迫“举白旗”的标志性时刻,它标志着欧盟抵抗的结束,以及对美国部分妥协姿态的开始。

对于中国来说,这更是一声刺耳的警钟:欧盟在老美的极限施压下显得如此脆弱摇摆,未来在关键供应链重组、高科技竞争这些大事上,它们面对美国压力时的可靠性还能有几分?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盘算清楚。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