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3 16:14 点击次数:76
创业,先赚快钱真的错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创业?是不是一想到创业,就满心壮志,想搞个大项目,做个长期投资,最后功成名就?但我跟你说,这里面门道可深了,尤其是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得先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是先赚快钱,还是一门心思搞长期投资?
我有个发小,211大学毕业,那脑子聪明得很。毕业后迷上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整天研究价值投资、复利增长,梦想着十年后身家过亿。结果呢?开了家所谓“有情怀”的精品咖啡馆,折腾半年就关门大吉,还欠了一屁股债。为就因为他忘了创业最基本的生存法则:没钱,你连明天都看不到,还谈啥未来?
在中国创业,可不容易。我见多了刚起步就想玩高大上长线项目的人,结果呢?根本熬不过“等收益”的漫长过程。给你看组数据,据清华x研究院调查,中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才2.5年,84%倒闭原因都是现金流断裂,说白了就是没钱了。我自己干过电商,也帮朋友做过小项目咨询,最大体会就是:初创企业得先学会赚“快钱”。
啥是“快钱”?就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回笼资金的生意。这可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创业者的求生本能。我老家有个卖烧烤的大叔,以前是国企中层。下海后没急着租大店面,而是推着小车在夜市卖烤串。他跟我说:“小伙子,创业就像打仗,得先保证弹药充足。今天卖的钱,明天就能买新货,后天又能再赚,这叫钱生钱,越转越快。”现在这大叔在城里开了连锁烧烤,年入七位数。他起步时的“快钱思维”,真值得咱学习。
咱中国人都懂这个道理。淘宝早期卖家为啥能从小白变大佬?就因为他们选的是“当天发货,三天回款”模式。进货100块,卖150,钱很快就回来了,然后再进200的货,这滚雪球模式就是小本创业的王道。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高科技公司不都是烧投资人的钱,好几年不盈利吗?”兄弟,你是马斯克还是马化腾啊?人家玩的是“资本游戏”,咱玩的是“生存游戏”。没雄厚资金支持,学人家烧钱模式,结局只能是凉凉。我有个学弟,硕士毕业后回老家创业,开了家AR游戏体验馆,概念是挺前沿,可前期投入50万,每月回款才3万,房租和员工工资都不够,不到8个月,头发都快愁秃了,最后靠家里救急才勉强转型。
再看看我另一个哥们,选做社区团购配送员,积累客户后开了个社区小卖部,每天现金流水大概3000块。看着不起眼,可半年下来,已经开了第二家店,还请了两个员工。这差距就出来了,一个被“慢钱梦想”拖垮,一个靠“快钱思维”稳步向前。
如果你也在创业路上,或者正准备创业,我给你几条从血泪教训里的建议。
先选能快速回本的项目。理想情况是1 - 3个月能收回成本的生意,像餐饮外卖、电商代购、短视频带货,这些都是相对见效快的选择。
用“小步快跑”代替“大步慢走”。别一上来就租大店面、招大团队,先用最小成本测试市场,有了稳定现金流再扩大规模。
还有,学会“借鸡生蛋”。能不自己囤货就不囤,能用别人的资源就别自建。比如做跨境电商,可以先用1688批发 + 无货源模式,确认有订单再进货。
把钱花在刀刃上。创业初期,每一分钱都要用在能直接带来收入的地方。办公室可以简陋,但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必须到位。我见过太多人把有限资金花在装修、名片、LOGO设计上,结果连流量都没买,生意从哪来?
我说先赚快钱重要,可不是否定长期投资和价值积累。真正的商业智慧是用“快钱”养“慢钱”。就像小米早期靠卖手机配件这种快速周转的生意积累资金和用户,然后才有余力布局AIoT生态,这才是聪明人的玩法。等你的“快钱业务”能稳定产生现金流,足以支撑日常运营和生活开支,再拿一部分利润去投资那些周期更长但回报可能更丰厚的项目,这才是创业者该有的节奏。
创业这条路,太多人连基本生存问题都没解决好,就谈什么“情怀”“使命”“改变世界”。拜托,先把饭碗端稳了再说。巴菲特能坚持长期主义,是因为他有足够资本承受波动和等待。对大多数创业新手来说,现金流就像氧气,断了可就Game Over了。记住:先活下来,再谈理想。这不是妥协,是中国式智慧。有人说这是“短视”,我说这是“务实”。在中国创业,能活得久的企业家,哪个不是现金流管理的高手?
你打算创业的话,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项目多久能让我看到第一笔收入?要是答案是“至少半年后”,那我劝你再好好或者确保你有足够资金熬过这段“零收入期”。因为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快钱思维”不仅是策略,更是咱们普通人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道。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热点新知#